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9篇
丛书文集   79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539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简述了英美两国把英语作为外语教学(TEFL)的历史,并就英美两国的一些语言学家对于TEFL的贡献作了较详尽的描述。本文还谈及英美两国TEFL的历史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是语言学理论的研究在TEFL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交流思想,交换信息的社会行为,其中包括表达和理解两个基本环节。言语的语言学是行为科学的一部分,它以言语纵横两个结构系统为其研究对象。概括言语行为的一般规律,建立若干行为模式,为人们运用语言提供一套普遍遵循的原则和规则,提高言语交际效果是它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3.
语言学的发展一直在不断地影响着翻译理论的发展,只不过有时这种影响很间接,尼达的译学思想在中国翻译界一向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这位大师最近宣布其观点已经发生根本变化,尼达学术观点的变化无疑会给目前译学建设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着重从翻译理论的作用、翻译标准及语言学与翻译的关系三个角度对尼达翻译思想的转变加以分析;重新阐述理论在译学框架中的地位及作用,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及翻译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语言禁忌现象的社会语言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禁忌是一种常见的社会语言现象,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言禁忌的发展产生了独特的影响,中国的文学传统进一步强化了语言魔力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语言禁忌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符号功能的认识,大脑的联想机制强化了汉语中以谐音为主要联想基础的语言禁忌的形成。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语言禁忌的问题往往会成为影响交际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汉语方言学在过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是因为汉语方言的研究,跟对语音学、音系学、语法、语义、历史语言学、文字学、社会语言学、语言变化等范畴都重视不够有很大的关系。由于过去缺乏全面的调查,以及对方言学认识不足,汉语研究的其他环节便也无法受惠。我们要抓紧机会,多收集材料并进行分析,否则在不久的将来,当许多弱势方言消失以后,很多宝贵的资料也会因此无法寻回。  相似文献   
6.
语言学研究主要从事对有机体内部的研究和有机体与有机体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许国璋论语言”对此作了哲学上的探索。他辩证地回答了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任意性问题 ;并就社会语言学和唯理语言学在理论上的分歧、价值、研究成果和应用作了更全面的论述与概括 ,对当前的语言学研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谢榛的诗歌语言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榛在他长期的诗歌理论研究和诗歌创作实践中 ,拟古而不泥古 ,重视语言的整体效果 ,反对使用生僻字、粗俗字 ,重视同义词的选用 ,注意“实字”和“虚字”的比例 ;他将音韵分为“平易”、“粗俗”和“艰险”三类 ,指出利弊 ,分析了四声“抑”、“扬”在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一种概念化的思维方式 ,具有创造新意义和提供看待事物新视角的独特作用 ,并随着人们认知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交替。本文侧重探究了隐喻的认知功能及特点  相似文献   
9.
交际是最快 ,最直接地表达思想的途径。只有在交际的过程中 ,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语言的技能  相似文献   
10.
语言学侧重形式研究,其本质特征是描写;文学批评侧重内容研究,其最大魅力是阐释。文学文体学是语言学与文学批评的交叉学科,它既重视语言学的描写,又重视文学批评的阐释。文章试图说明文学文体学的这种跨学科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