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35篇
社会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奢侈品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文章对我国历史上奢靡的消费现象进行了回顾,提出奢侈消费对拉动我国未来经济增长有其积极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奢侈品消费时代已悄悄来临。如何把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怎样适应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采取适合的营销对策,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visual correspondences of gender posing behaviors, specifically exhibited by female figures, between historical European painting and contemporary American photographic advertising. While utilizing Erving Goffman’s Gender Advertisements a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the study focuses on the visual legacy of gender ritualization that is salient in contemporary mass media, proposing five semiotic codes to concretely analyze it. Although Goffman’s gender posing is traditionally associated with female vulnerability and indolence, the study proposes that such qualities are exploited as indicators of luxury within Western visual culture and advertising specifically. It seeks to deconstruct and re-frame the interconnected connotations of luxury and gender display, both expanding Goffman’s framework and providing a unique interpretive resource for critical readers of media texts.  相似文献   
3.
唯美主义和消费文化之间关系已得到广泛认同,唯美主义可以被进一步归类为消费社会中的奢侈品消费。王尔德及唯美主义对于纯粹形式美和艺术去道德化的关注与奢侈品消费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奢侈品消费者所追求的个我影响和人际影响在王尔德的文学创作中却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并最终导致了其个人和英国唯美主义的没落。  相似文献   
4.
中国市场奢侈品一方面消费强劲,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传统奢侈品业绩下滑,品牌老化的困境。新一代奢侈品消费群对奢侈品的消费从地位寻求式消费过渡到产品认知式消费,更加关注产品的性价比与品牌个性,要求品牌商适度进行品牌延伸,更加注重奢侈品的内在价值与服务。  相似文献   
5.
如何看待现今的侈靡(奢侈)消费,侈靡消费的经济价值与伦理价值是否“二律背反”,值得深思。此外,侈靡消费过程中所遇到的价值难题提示我们有必要进一步认识侈靡的度、方式、条件、对象以及侈靡与节俭的关系等问题。对此,我们可以从首开侈靡消费之先河的《管子》那里得到些许启示,并通过历史与现实结合的维度理解侈靡消费观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尚俭"与"尚奢"之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个体的消费伦理中,一直存在"尚俭"与"尚奢"的争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尚俭"的消费观已日益显露出其局限性,但由此认为"尚奢"的消费观更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结论也是片面的。在"尚俭"与"尚奢"之间寻找一种既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又适应个体发展的合理的消费观是对消费伦理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文明、健康、适度应该是个体消费伦理合理建构的原则与基础。  相似文献   
7.
江南市镇有着辉煌的历史 ,工商业高度发达 ,文化底蕴深厚 ,早在明代中叶以来就出现了经济的转型 ,市场经济繁荣 ,早期工业化成就引人注目。这种独特的社会经济土壤 ,培育出来的民间信仰与奢侈风尚 ,具有相当深刻的历史内涵与认识价值 ,有重新检讨的必要。民间信仰这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不能以“封建迷信”这种似是而非的套话予以否定 ,以民间信仰为形式的迎神赛会成为民众的狂欢节 ,而延续数百年 ,化作小传统中挥之不去的文化记忆 ,至今仍有着生命力。奢侈风尚既是经济繁荣、社会富庶的产物 ,又是促进经济繁荣、社会富庶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官员的“禁奢”主张 ,以及文人斥为“世风日下”的哀叹 ,是逆潮流而动的迂腐之见。桑巴特的《奢侈与资本主义》则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这点  相似文献   
8.
一般读者的印象,约翰逊嫌忌女性.传统的两性观念在他身上依然起作用,不过在期刊散文《漫步者》中,约翰逊满怀同情地刻画了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妇女.将《漫步者》置于18世纪英国社会的历史语境中,探究其中有关女性的热点话题:她们在消费追求和欲望表达中的尴尬境遇,在婚姻和教育上面临的种种束缚.约翰逊深知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和不公,坚持不懈地倡言女性教育.  相似文献   
9.
随着当前我国奢侈品消费人数的不断攀升及奢侈品消费金额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从整体上看未富先奢的局面已经出现。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奢侈品的消费,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超富裕阶层;另一类是新奢侈品的消费,消费人群是中产阶级和白领。从影响我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的主要动机来看,人际性消费是影响我国奢侈品消费的主要动机,其中符号性消费是影响我国当前奢侈品消费的首要因素。符号性消费、从众性消费与人情消费都属于非理性的消费行为,促使我国奢侈品消费呈现出一种非理性状态。因此,应大力倡导理性消费,同时也要抓住契机,加大宣传营销力度与创新,树立自己的民族奢侈品牌,更好地发展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10.
"奢侈"一直是历史与政治进程中的伴生物,与统治集团的政治地位相匹配,并得到国家政治体制的合法保障.在一定历史的社会中,节俭与奢侈可以深刻地、合理地同时存在,并且与社会道德体系紧密相联."奢侈"概念的发展是一个界线模糊且意义复杂的动态进程,受到时代变迁、具体文化语境、主体深层认同、宗教的内在规定性以及情感与审美等多重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作为文化范畴中的奢侈并非毫无文化价值与意义,人们通过特殊的、夸张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消费方式去尽力表现伦理道德、地方秩序、等级地位以及对精神与情感世界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