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12篇
管理学   37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80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提出了除学生不可选择性因素之外,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选准选好毕业设计题目,加强计算机在毕业设计中的运用.走设计和实践相结合之路,在几个方面做好、做细毕业设计的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2.
政府机构、项目效益审计在国外已实行多年,而我国则刚刚起步,如何开展政府公共工程投资效益审计,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开展投资效益审计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实施政府公共工程投资效益审计作一些探讨,为开展政府公共工程投资效益审计实践发展探索路子。  相似文献   
3.
A core element of the sociology curriculum is the methods course, intended to teach students the value of systematic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ocial world. However, this one-shot approach to teaching methodological skills is ineffective and not well liked by students or faculty. A more effective approach is the integration of active learning assignments and projects that teach and reinforce these skills throughout the curriculum, from the introductory course to the substantive content courses. This paper describes my experiences with this approach, outlining various activities and research projects used to teach methodological skills. Also highlighted are the outcomes reported by students and the benefits for teaching sociology courses. A discussion of the possibilities for disseminating and using the research beyond the classroom and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integrating research across the curriculum, as well as several teaching tips are also included.  相似文献   
4.
施工索赔机会发现是索赔管理的核心和关键内容,是索赔决策的瓶颈环节。分析了施工索赔机会发现的信息结构,给出了其灰描述,研究了施工索赔机会发现的两种求解方法,研究了索赔机会发现支持系统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网络社会的不确定性、突变性等特征极大地颠覆了重大工程社会矛盾的阶段演化特性,对传统封闭性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设计提出了新挑战,具有多元非中心性的公众参与在应对该挑战中可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基于裂缝假说分析重大工程社会冲突困境,提出建立与公众参与水平相匹配的参与制度是困境化解的关键路径;将公众参与成熟度作为公众参与水平划分工具,按照低、中、高将其划分为3 个水平;引入网络化治理理论,建立与公众参与水平相匹配的公众参与机制,即形成“政府主导-社区参与”型、“政府引导-社会组织介入”型、“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合作”型机制,推动公众参与引导重大工程社会矛盾的自我疏导、自我治理和自我化解,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网络化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CDIO工程教育是从"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根本问题出发来探索工程教育问题,而大学通识选修课程作为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开设的课程内容丰富,时间相对集中灵活而深受学生的欢迎。在基于CDIO的计算机图形图像类通识课程的建设与实践研究中,依据CDIO的原理,以设计实验项目实例为教学主线,来贯彻和实现CDIO的让学生"在做中学和在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及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7.
The aim of the article is to analyse and comprehend the interplay of institutional logics in the realisation of Stockholm's House of Culture, Kulturhuset, hereby beginning to answer the question of what role cultural logics play in cultural development projects. Based on an in-depth case study of the process leading up to the creation of Kulturhuset,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interplay of a politico-bureaucratic logic and a cultural–professional logic govern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project. Following a Scandinavian tradition of interpretative studies of complex development projects, the making of Kulturhuset is framed as an extraordinary project involving a complicated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process dynamics are explored and analysed through the lens of institutional complexity. The article's main contribution lies in its highlighting the interplay of – and nuanc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 institutional logics. It also serves as a reminder of the power of bureaucratic ordering in urban development projects.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建国后中央政府支持的边远地区经济项目的得与失出发,阐述了这些项目设计立项时应当考虑的各种因素及效益评估办法。  相似文献   
9.
合理的风险分担有利于促进BT项目双方的合作,保证BT项目的顺利实施.首先,探讨了Shapley值是否可应用在BT项目共担风险分担中,结论为合适.其次,遵循风险分担的基本原则,将影响BT项目风险分担的五个因素:风险成因、承担风险能力、参与项目程度及收益、控制风险能力及经济地位与修正的Shapley值进行结合,构建了BT项目风险分担模型,以期在BT发起人和主办人之间进行合理的风险分担.最后,运用构建的风险分担模型分析了某围海造陆BT项目的合同风险,并与合同风险分担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合同风险分担基本合理,但不可抗力风险可适当让BT主办人承担工程损失风险,通货膨胀引起的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应加大BT主办人承担比例.  相似文献   
10.
项目制作为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在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深广的影响力。文献考察发现,国内研究围绕五个主要议题展开,研究成果较集中于近六年内;国外研究也有一定基础。既有研究尚存在两方面突出问题:一是研究视角有缺失,偏重宏观层面和政府视角而忽视了基层村庄社会的回应;二是研究议题失均衡,对项目制负面效应发生机理和防范机制研究还很薄弱。“村庄回应”是项目制研究值得重视的一条新路径,以此路径切入,可探寻“项目进村”的实践逻辑与问题成因,是有利于找到优化基层治理格局、提升项目制实践成效并防范“项目进村”负面效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