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2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65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44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任平 《河北学刊》2007,27(5):1-5
日本已故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广松涉提出的以"关系存在论"为核心的"事的世界观"对"物的世界观"的批判,本质上就是对苏俄教科书的僵化教条理解方式的批判。这一理解与我多年来倡导的"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无论在哲学路向、主要观点及基本范式上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契合性。当然,在"物化"与"物像化"关系、"关系基始性"还是"交往实践活动基始性"等问题上,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原则差异,需要加以分析。因此,深度理解广松涉"事的世界观",对于推进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研究,以及重新理解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重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2.
交往实践观研究:对话历程与未来走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任平 《求是学刊》2000,(3):13-17
世纪之交,回顾20年来我国哲学研究的重大进展,展望21世纪的哲学走向,学界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为什么“交往”和“交往实践观”研究浮出历史的地平线,成为哲学重要视界或主要趋向之一?作为这一研究的拓荒者之一,我曾经多次指出:其原因可以从全球与中国两者相关大变动所产生的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角度来考察。这一相关性似构成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以新科技革命、知识经济和后工业文明为基础,全球正进入一个高度交往的社会(新全球化时代),多元共生主体彼此之间的对话与冲突将构成跨世纪的主题。作为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的理论核心———交往实践观…  相似文献   
93.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要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性的学习活动,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要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有效性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94.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但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已削弱,而且整个国际氛围也趋于和解与合作。同时,改革开放带来的多元化的浪潮扩散在包括中、苏在内的整个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内部。为适应这种变化韩国政府在原有韩美同盟关系基础上制定了新的外交政策—"北方政策"。"北方政策"的实施,并未改变韩美关系,亲美外交仍居于韩国外交的轴心地位。  相似文献   
95.
走向中国本土的发展哲学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全球与中国大发展的时代,也必然是发展哲学嬗变创新的时代.走向当代中国的发展哲学建构必须面向中国本土经验,以"一体两翼"的路径布展创新格局,既需要对接当年马克思关于发展与资本现代性批判的思想传统,返本开新地"接着讲";也需要在与全球发展理论积极的对话中实现发展哲学的本土化转换;更需要在对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解答中,对"中国经验"与"北京共识"的哲学反思中,对中国本土发展文化的提升中凝聚为特色鲜明、风格独创的中国发展哲学.守护中国立场,倡导中国学术,基于原创精神,笔者为中国本土的发展哲学的理论建构提供了"新全球化时代"、"中国新现代性"、"中国三个现代化阶段模式"、"现代化原点结构"、"环境支持"等系列创新见解.  相似文献   
96.
辩证法作为人类深刻地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具有亘古及今的价值与意义。然而,辩证法的主题、向度、特征与形态,又是随着时代的变革而不断转换的。世纪之交,全球化交往社会正在来临,它呼唤着一种新的全球性思维,需要一种新的辩证法视野。这一思维的视野既不是以“存在”与“虚无”关系为主题的古代本体论辩证法,不是以单一的大写主体为轴心的近现代“主—客”辩证法,也不是无客体底板的后现代主体际辩证法,而是以“主—客—主”为框架的交往实践辩证法。交往实践辩证法是当代全球化交往社会的必然产物,辩证法思维形态演变的历史—逻…  相似文献   
97.
游戏政治观——后现代政治哲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理性底板的消解,规范的消失,使政治失缺了“真”,成为在多元 主体间不断变换规则的游戏,而对规则的不同理解则导致了后现代交往政治论与现代政治学 契约论的根本区别:首先,游戏政治论是无先天底板和基础的政治交往论;其次,它是在差 异论情景中信奉方法论上的唯我论;其三,它是反权威性话语的政治。游戏政治观使政治学 在向后现代转型中进一步突出了交往共同体理论。  相似文献   
98.
当年马克思所宣告的"被剥夺"、"被炸毁"、"被敲响丧钟"的资本依然"持续在场",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创新"。逐利本性推动着资本可以将一切能够赢利的要素和形式都资本化,因而具有不断创新、转换资本形态的变革功能。资本创新具有产业内部创新、创新产业、拓展区域等形式。资本的主导形态从当年马克思面对的占主导地位的工业资本到金融资本,再到知识资本和文化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以及消费品资本等等,不断变革。资本创新造就了新的历史场景,这种新的历史场景是历史场域的表象化结构,也是资本拜物教的景观社会。虽然资本的一般本性和历史二重性作用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但资本创新和历史场景转换毕竟造就了资本时代的形态和特征,有着种种不同于工业资本主导时代的特质和功能。我们既不能用低于历史水平的教条主义对待当代,否认资本创新所造就的历史场景变化;更不能跟着后马克思主义抛弃马克思的历史观的精髓。问题的解答归结为一点,就是需要有当代的资本批判理论,从而呼唤新时代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出场。  相似文献   
99.
社会认识论。即关于人们如何认识社会的理论.是在哲学视野之外未被垦荒的重要认识分支领之一。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收入《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并于1990年出版的欧阳康博士的著作《社会认识论导论》.成为这一领域的拓荒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仔细读来.觉得本书有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00.
困挠20世纪哲学家们的一大难题是语言论及其与认识论的关系问题。近年来,人们对这一难题的殚思与解答几乎都陷入了对象与方法的自我相关、自我缠绕的解释学怪圈之中。一方面,人们发现:要判定语言的认识意义,必须通晓能够“需要”和“容纳”这些意义的认识论方法的框架(双方都很难孤立地做到)。但是,自20世纪以来,无论是人本主义(如狄尔泰、胡塞尔、海德格尔等)抑或是科学主义(分析哲学、结构主义和科学哲学等)以及作为二者的集大成者——当代解释学(伽达默尔、利科、罗蒂等)都将目光转向语言问题,力图在语言“本体”的基石上建立起恢宏的哲学大厦。这样一来,语言在众多哲学之光投射下具有着多元的和多层次的哲学意义,人们很难将语言多元意义之间的相关联结拆断而抽象地、纯粹地去谈论语言的“认识论意义”问题。显而易见,在这一语境(哲学语境)中谈论和解答符号语言的认识论意义是何以可能的问题,就不但依赖于判定语言客观存在的性质、特征和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