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2篇
社会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大学生的素质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折射,直接关系着社会和谐和国家未来的发展。站在和谐社会的高度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把他们培养成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为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高校必须努力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2.
<诗经>中的许多诗篇描述了农事以及与农事有关的政治活动、宗教活动和日常生活.农事指耕耘、播种、管理、收获和贮藏等事宜.祭祀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类对超自然力的"神灵"的崇拜,是为了建立、维持或恢复人与"神"的良好关系而将物品进献给神灵的宗教仪式.农事是立国之本,祭祀为治国要政,农事和祭祀活动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因特网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蓬勃发展,这就向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本文首先对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优缺点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得到一个结论:网络教育同传统教育之间存在互补性,在此基础上,两者在各自的发展方向上向对方靠近并融合。  相似文献   
14.
孟向东  冯红 《老人世界》2008,(12):56-56
居住在昌黎县朱各庄镇指挥村的退休老教师刘秉衡,和同在一个支部活动的13名退休老人,共同创办了一个以身边发生的事为基础,适合群众口味,对群众有普遍教育意义的村刊《指挥文艺》。确定按季出刊,每期分为高举旗帜、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和谐共建、正身说法、献策建言、扬荣戒耻、天蓝地灿、校周新荣、百花争艳10个栏目。内容题材不限,  相似文献   
15.
环境是影响人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一个大系统,它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传媒环境等。改革开放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作为思政工作者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6.
从《诗经》看周族先祖的农事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红 《学术交流》2005,(5):157-160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有着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因此,中国古代诗歌,不管是对现实的描绘,还是情感的抒发,不免带有农业文化的烙印,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农业社会的诸方面内容。《诗经》中的大量诗篇对周族先祖的农耕、纺织、渔猎、采集和畜牧活动都有详细的记述和描绘。  相似文献   
17.
反腐倡廉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党各项任务中的突出位置,将预防和打击腐败进行到底,这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利益的巨大驱使和诱惑,使党的内部贪污腐败现象仍然存在。其中多以共同犯罪的形式出现,这种共同贪污犯罪的行为对党的内部廉洁性和社会公共财产产生了极大的危害。本文拟从定义、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共同贪污犯罪行为的数额问题来正确认定公职人员的共同贪污犯罪,以此来更好地帮助党内查处违法违纪行为,纯洁党内队伍。  相似文献   
18.
詹明信的第三世界文化理论是其后现代文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第三世界文化为镜像反观并寻求解决第一世界文化危机的出路。詹明信对"民族寓言"、"政治知识分子"、"文化革命"以及"世界文学"等术语所做的后现代性的阐释,对于理解第三世界文化的总体特征、文化实践者的作用和摆脱边缘化及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应用写作的物质基础,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教师要围绕写作教学指导来引导学生阅读;阅读是应用写作内容的重要源泉,学生要靠阅读来提供间接的社会生活经验或某一专业的工作经验;阅读需要一定量的积累,要对基础阅读内容规定出必读书目的参考书目;阅读要讲究一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冯红 《学习与探索》2005,(4):115-117
中国长期是农业社会,“靠天吃饭”,因此是否风调雨顺,直接关系到耕者的温饱和国力的强弱,这就促使人们在农事劳动中留心观察四时交替、风云变幻,逐渐形成了与宇宙自然生命相依存的一种文化心态,即“天人合一”观。《诗经》中大多数诗篇都体现了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