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6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南宋中期,理学对辞赋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当时辞赋从题材立意到结构行文,从思想内容到审美好尚,都烙有深刻的理学印记。这些影响不仅是文人们的刻意为之,更是理学营造了一个以其话语为基调的文化环境,几乎每个文人都在潜移默化中为其沾丐浸润。在科举方面,理学通过律赋和策论等文体创作,在思想和文辞方面对读书人施与深入的影响;理学的发展,营造了一个以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氛围,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思考习惯和为文风格,从而影响到辞赋的发展;理学家身体力行的创作,也对辞赋的发展起到了导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南北宋之交,文学发展的进程发生了重大转折.这种转折表现为忧患意识与旖旎情思并重、慷慨激昂与遣情释怀并举、深参悟入与直白浅陋并存的特点.这种嬗变之迹,在李纲的辞赋中表现比较明显.李纲的辞赋既表现忧患天下的怀抱,又展现热爱世俗生活的洒脱胸怀;既蕴含着报国无门的深重忧愤,又依靠居易俟命的思想和佛教信仰以及道家的齐生死的观念来遣情释怀.在艺术表现方面亦具有因袭继承与追求直白流畅两个方向的诉求.可以说,李纲辞赋思想性与艺术表现上的悖论现象,正体现出当时文学推陈出新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73.
熙宁以来科场政策的更迭变化潜藏的文学观、人才观的争论 ,对文风、学风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对辞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律赋的创作在北宋后期文人的作品中比重减少 ,艺术性降低 ;辞赋论政之作减少 ,辞赋作为正经文体的地位下降、弱化 ;许多辞赋缺乏铺采文、广采众学的魄力。  相似文献   
74.
东方社会问题在马克思一生的理论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从“世界历史”的理论方法出发,19世纪50年代对东方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了考察,揭示了东方社会在西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扩张中,将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系,实现“资本主义化”。马克思晚年,通过人类学笔记和俄国社会农村公社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跨越论”设想,为处于资本主义殖民化的东方社会指出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资本主义化是“跨越论”的基础,“跨越论”又是东方社会资本主义殖民化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5.
刘培 《云梦学刊》2005,26(5):88-91
在北宋赋坛,梅尧臣较早把经世致用的思想引入辞赋创作领域,并积极探索宋赋新貌。梅尧臣标举风雅兴寄的传统,为赋往往托物而兴,针砭时弊,有的赋还表现了对政治动向的关心。他的赋对权臣疾贤妒能、小人攀龙附凤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他一生蹉跎,郁郁不得志,赋中表现穷愁之叹的作品数量不少。梅尧臣的赋往往能把自己的人生感受上升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理性高度,富于洞达人事的理趣。表现艺术方面,梅氏重视传神写照,内蕴丰富深邃,语言具有散体文风。  相似文献   
76.
刘培  叶环瑞 《南亚研究》2023,(4):109-129+156-157
几十年来国际上始终存在着针对中巴正常核合作关系的不和谐声音。本文认为国际学界对于中巴核关系误读的主要“论据”来自国外媒体和政府的无端指控,以冷战零和思维下传统势力均衡的角度为“逻辑”进行解读,其“本质”是西方国家对华舆论战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通过梳理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西方国家对巴基斯坦核技术的援助与限制、80年代起中巴开展核电合作的历史过程,认为西方国家的偏见和双重标准以及中国对核不扩散机制态度的演变是产生误读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7.
在社会人文诸因素的影响下 ,宋初辞赋呈现出一些引人注目的特征 :( 1)沉潜内转的时代精神影响着辞赋的审美取向。宋初赋追求情感的宁静和平 ,不喜铺张扬厉、虚构夸张。 ( 2 )重学风气影响着辞赋的发展。科举试赋明经术而重胸襟学殖 ,宋初辞赋因此经历了一个由浅丽流畅向典雅博奥的发展过程。 ( 3)儒学复兴影响着辞赋的价值趋向。宋初颂美讽喻赋的创作相当兴盛 ,赋中议论的成分大量增加 ,儒学对说理赋的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 ( 4 )力求创新的变革精神促进了辞赋的新变。宋初辞赋在风格、体制、语言表现诸方面均有重大突破 ,为辞赋创作的繁荣和文赋的确立起到了导夫先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