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篇
丛书文集   11篇
综合类   33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孟东方 《科学咨询》2007,(17):11-11
建议在今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十周年之际,由市委、市政府对外正式宣布,今后每年的6月18日为“重庆节”。通过创设“重庆节”,一方面像纪念“十一”国庆节一样,庆祝重庆直辖成立,成为重庆的市庆;另一方面像欢度每年春节一样,欢庆重庆市民自己的节日。这两方面巧合地体现了“双重喜庆”的含义,沿袭了重庆得名的传统。  相似文献   
32.
对大学生的评价,是在教育实践中引导大学生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途径.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因各种社会问题在这个群体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和明朗.他们的思想特征是整个社会现状的综合反映和缩影,大学生的种种问题,应该更深刻地追逐到社会中去,其诸多问题都深深地根植于社会之中.所以说,对大学生的评价,是同整个社会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只有站在这种认识角度来评价大学生,才能从思想上避免草率和偏颇,才能对大学生以整体的统一,而不是进行片面地认  相似文献   
33.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三进三同(党员干部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活动是重庆市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过程中,率先在全国推出的党员干部的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三进三同活动彰显出群众路线的实践创新;凸显出人民群众主体价值取向;开创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新形式,使党员干部深受教育,因而彰显出它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4.
中国梦的内涵、结构与路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梦高度升华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当下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理想的集中体现,具有深刻的蕴涵。中国梦是理想与现实、共性与个性、世情与国情、静态与动态、合力与张力、求同与存异、刚性和柔性、国富和民福的统一,它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可纵向从过去、现在、未来,横向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构建由强盛中国梦、法治中国梦、文明中国梦、和谐中国梦、美丽中国梦与幸福中国梦组成的"5+1"立体结构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系统探索有效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并构建保障系统,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35.
重庆实践科学发展模式=科学定位×用好政策×发展载体×激发活力×创新体制机制。它具有典型性、统筹性、开放性、发展性等特征。重庆实践科学发展模式经历了探索、形成、发展三个阶段。要进一步形成和固化各内核的最佳组合,激发其活力,发挥最优效应。建议市委市政府对重庆实践科学发展模式在观念上固化、在内容上完善、在操作上拓展。  相似文献   
36.
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邓小平理论,其深远伟大的意义,我们可以从党的七大上确立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伟大作用中找到惊人的相似之处。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经验的理论总结,也是引导我们继续前进的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37.
论"以人为本"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和现实课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之一。“以人为本”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8.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中的重要内容,“第二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建设中所凝练总结的宝贵经验,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宏大叙事。以“第二个结合”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二个结合”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前提,要系统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间的逻辑关系,以“第二个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相互交融,以“第二个结合”来拓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内涵,彰显主体特性、筑牢发展根基、凸显独特优势、拓宽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39.
重庆市以五个重庆建设为载体,以唱红打黑为突破口,以求真务实的作风为抓手,以三把尺子为标杆,探索出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路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科学发展素质,使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上新台阶,群众满意度提高。注重凸显活动特色,全力打造实践载体,着力破解发展遇到的难题,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的新路子,是重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启示。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重庆切实贯彻落实活动要求,结合国情市情民情,在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基础上,站在新起点,追求新发展,探索出了重庆实践科学发展的新路径,卓有成效、启示良多。  相似文献   
40.
习近平新时代文化建设观形成,既源于习近平自身的独特品质、丰富的理政经验,也源于国内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全球文化竞争的新态势客观环境,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文化观,与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习近平新时代文化建设观包括目标论、方向论、理论建设论、价值引领论、道德建设论、文艺工作论、全面发展论和开放发展论等丰富内容。习近平新时代文化建设观凸显出重要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