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3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西西里远征前,雅典城内发生了破坏赫尔墨斯神像的事件,民众顿时陷入到一种既恐惧又愤怒的情绪中。案件的发生及后来的调查在当时有着广阔的宗教和政治背景,人们将破坏行为同推翻民主政治的阴谋联系起来。远征将军亚西比德成为案件指向的焦点,并被召回接受审判,此举直接影响了正在进行的西西里远征。雅典对此事的处理及民众情绪的变化,反映出宗教在雅典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可以说赫尔墨斯神像破坏案是古代希腊宗教与政治关系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42.
杨欣 《家庭科技》2009,(11):21-21
56岁的张女士自绝经后就对性生活丝毫不感兴趣了,近四年又因为性交时有明显的疼痛感而惧怕过性生活。为此,她来医院咨询是否有必要治疗。  相似文献   
43.
从做上节目主持人的那天算起到今天,我仍是个新兵。然而从喜爱电视节目主持人,并且观察他们在节目中表现的时间年头来看,自己还有点发言权。  相似文献   
44.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依靠国家政策体系的支持和推动。我国循环经济政策体系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为大循环层面,包括对循环经济发展普遍适用且具有指导性的法律法规、发展规划及评价指标体系等;第二为中循环层面,包含支持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城市社区等三大主体的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第三为小循环层面,包含支持单个企业实体开展循环经济活动的相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5.
《全宋诗》补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两宋名贤小集》、《宋百家诗存》、《宋诗纪事》,补《全宋诗》未收的杨甲诗 2 0首  相似文献   
46.
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介绍了我院近年来如何倾全力认真抓好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以及我们的整个操作过程、基本做法和体会,以期及时总结经验,从中肯定成绩、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47.
2015年正式施行的新《环境保护法》作为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首次明确了环境法基本原则,体现了形式法治的要求,释放出环境法要以基本原则规范为中心来构建和发展基本原则解释体系的信号.环境正义理论体现实质法治的要求,虽源起美国,但中国也面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交织的环境正义问题.新法确立的“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四项原则的内涵与环境正义理论存在着深度契合.以“环境正义”为视域思考环境法基本原则,在丰富、深化环境法基本原则解释的同时,也为环境正义法律化提供路径思考,促成环境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的统一.  相似文献   
48.
"感情"的切入成为华兹华斯与公安派文论最初的契合点,但从文化视角的分析发现,童心再次成为他们思想的契合。同时,自然与民间在成为他们的共同选择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同的文化因素。公安派的民间文学的选择既是对中国文学民间文学传统的继承,也是对儒家诗教的突破;而华兹华斯对自然与乡村生活的讴歌既是对资本主义文化弊病的反拨,也体现了西方神学思想。  相似文献   
49.
以非遗青阳农民画为文化建设突破口,研究城乡公共空间墙绘设计创新应用.分析城乡公共空间的文化建设困境,及如何运用文化建设新途径"农民画"来建设文化氛围.探究青阳农民画的优势及特点,分析青阳农民画为何成为城乡公共空间墙绘文化建设的有效方式.并深入研究青阳县杨田镇农民画墙绘实例,了解青阳农民画支援城乡公共空间墙绘设计的应用方式和必要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50.
农民工在城市间流动是中国现存的普遍现象,本研究以农民工城市间流动的影响因素为研究内容,并对多次流动的后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农民工多次流动的因素包括性别、受教育程度、家乡所拥有的耕地面积、外出务工时间,以及外出前拥有的技能,非东北地区的农民工流动性高于东北三省的农民工。从农民工多次流动的后果来看,经过流动,职业声望上升非常小;从收入变动来看,流动多次并不必然带来收入的上升,但多次流动却能使低收入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农民工随着流动次数的增加,选择大城市的比例上升;多次流动也带来农民工对技能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