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继新加坡反对党(工人党)史无前例地赢得一个集选区之后,内阁资政李光耀先生和国务资政吴作栋先生毅然宣布退出内阁,目的是让年轻一代领导人在更加艰难和复杂的局面下带领新加坡继续前进。新加坡前两代领导层打造了人们今天所看到的现代新加坡,不仅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让社会经济的发展从第=三世界跃升到第一世界,而且在政治、经济、社会、法治等方面确立了基本国家制度。  相似文献   
22.
中国和东南亚的关系近年来有了实质性的发展。冷战结束以来,中国一直把东南亚或者东盟看成是世界多极权力体系中的一极,也把东南亚视为其睦邻友好外交政策中的重要一环。但是,九十年代初期到中期盛行的“中国威胁论”有东南亚国家  相似文献   
23.
郑永年 《领导文萃》2014,(10):108-110
正中国的开放政策已经持续了30多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不过要意识到,今天的中国已经面临新的内外环境,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上海自由贸易区等新特区的建立,要赢得这新一轮开放政策的成功,人们更需要总结经验和教训。特区成功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尽管这里有多元的因素,但从政策层面说,有两个互相关联的因素是关键的,那就是  相似文献   
24.
在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之后,中国政府开始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希望通过结构性调整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尽管结构调整是多方面的,例如环保和低碳经济,但其最高的目标应该是建立一个内需社会。没有这样一个目标,结构调整最终会不了了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出口的努力还是会继续,但如果国内市场不能得到建立,内需社会就很难出现。不管其他方面做得怎样好,没有内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很难维持。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内需社会建设不好,中国社会内部各种社会问题就会恶化,从而影响政治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25.
26.
<正>中国今天讲建国一百周年,即到2049年。到2049年,中国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毛泽东的30年,邓小平的35年,和从今天开始的35年。前面的65年已经成为历史,到2049年中国会变成怎么样,就取决于今后的35年。毛泽东的30年,在前半段从事建设,通过国家的力量初步建立了国民经济体系,巩固了政权,但是后来进行"继续革命",  相似文献   
27.
中国卷入全球化的浪潮,经历了产业革命,社会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特点;而随着国民思想的进步,权利意识的觉醒,复杂的社会矛盾也逐渐突出。
  与此同时,中国的崛起也带来了外部地缘政治的一系列改变。在国内国际如此错综的环境下找到正确的方向,推进现代化的国家治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8.
郑永年 《人才瞭望》2016,(15):76-77
在很大程度上,今天世界所面临的很多冲突,是美国冲突哲学的现实体现. 无中生有的冲突 “国家间有无冲突”的定义权在美国.即使没有冲突,为了其国家利益,美国也可以“定义”冲突.这些年美国到处制造的“颜色革命”就是一例.在美国各种力量制造“颜色革命”的地方,实际上和美国并没有什么直接冲突. 今天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实际上这个地区面临着中美这两种外交哲学的竞争.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这个地区是世界上社会经济发展最快,也是最和平安全的区域.在美国人看来,一个崛起的中国必然要挑战现存秩序,从而发生战争.在西方,大多数人似乎期待着亚太地区的冲突和战争,而很少有人去研究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是如何实现的,中国又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其实,后者要来得重要.  相似文献   
29.
政治改革与中国国家建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引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被确定为中国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政治改革是中国下一阶段的一个主要任务。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 ,无论是民众还是党政官员都认为 ,改革的重点在于经济和机构等方面。但最近的情况则不同了 ,2000年的一项调查表明 ,党政干部最关注的是政治体制的改革 ,其次才是机构人事、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等等[1]。尽管没有人否认建立一个民主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政治改革的最终目标 ,但在如何进行政治改革问题上却并没有任何共识。综合目前各种讨论的情况来看 ,中国社会上主要存在着三种有关民…  相似文献   
30.
西方为何惧怕“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永年 《领导文萃》2009,(17):25-27
西方认为,西方世界基本上有着共同的价值体系和相似的政治制度,而中国崛起的价值取向和西方的并不一样,政治制度更有着非常大的差别,所以恐惧感顿时油然而生。西方感觉到“威胁”不仅仅是因为“中国模式”的崛起,更重要的是西方模式的失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