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0篇
丛书文集   6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明人对“诗史”之说的辨证 ,大体上是在三个层面上展开的 :一、从“诗贵情思而轻事实”的角度表示对杜甫“博涉世故”的不满 ;二、从叙事技巧的角度论证杜甫并非惟一当得起“诗史”之称的诗人 ;三、从是否真实可信的角度对杜甫提出批评。杜甫因其巨大影响而被选中作为剖析的标本 ,成为明人辨证的核心 ,目的却是对整个中国古典诗加以反省 ,摆脱“诗史”观念的强有力束缚  相似文献   
12.
论《儒林外史》的时间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作为外在客观世界的主观投影,自然有其依存的时空条件.一方面,小说所叙述的故事,总是具有一定时间长度的,故事从起点到终点所经历的时间构成故事时间.另一方面,“时间是小说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我认为时间同故事和人物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凡是我所能想到的真正懂得、或者本能地懂得小说技巧的作家,很少有人不对时间因素加以戏剧性地利用的.”因此小说中存在着一个与故事时间相对应的叙事时间.本章拟从这两方面探讨《外史》的时间操作.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技术有利于国学文献的存储和传播,简化了国学研究中的单纯技术性工作,加强了学者与爱好者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学术群体的扩大,并促进研究方法的更新。数字化也会给国学研究造成若干盲点或薄弱环节,尤其需要警惕的是真正意义的阅读思考和人文关怀的匮乏。  相似文献   
14.
论唐人传奇之“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人传奇是中国传奇体小说成熟的标志。关于它在小说史上的地位,可不必再饶舌;但唐人传奇之“奇”的具体内涵。虽然论者已多有缕述,却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一) 唐人传奇产生于一种独特的社交氛围中。唐代士大夫的社交文化,其特点似不如魏晋显著,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指出的:那时的文化人除了爱切磋诗、文、赋之外,也爱谈说奇闻异事,诸如神仙、鬼怪、轶事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文言小说,主要包括笔记体和传奇体二大类:笔记体以《世说新语》等为代表,它们不重情节,献给读者的往往是一片断简、一幅素描、一个细节、一个印象……就在这零星的展示中,作家的情趣和独特审美感受呈现了出来;传奇体以唐人传奇等为代表,它们重情节,同时也重视意境、情调、书卷气……作家的主体情感便寄寓在这纷纭的世界中。 关于唐人传奇的文体规范,古代人似未系统地思考过。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十:“杂传记中多录鬼神灵怪之词,哀调深情,不异畴昔。然影响所托,理亦荒唐,故不能一一尽之。”用“杂传记”称唐人传奇,注意到了其“传”和“记”的体制,并指出其“哀调深情”的抒情色彩和“多录鬼神灵怪之词”的虚构特征,实属难能可贵,惜未能进一步展开论述。至于陈师道《后山诗话》所云:“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尹师鲁读之,曰:‘《传奇》体尔!’《传奇》,唐裴鉶所著小说也。”则专就裴  相似文献   
16.
17.
陈文新 《齐鲁学刊》2006,(1):122-129
传、记辞章化是唐人传奇的基本文体特征。唐人传奇的虚构特征,唐人传奇对私生活感情的关注,唐人传奇对自然景物的钟情,唐人传奇的第一人称限知叙事,唐人传奇的“藻绘”与“文采”,凡此种种,无不取之于辞章,或者说主要取之于辞章。我们将唐人传奇的文体特征界定为传、记的辞章化,即旨在从理论上确认这一事实,以清晰地勾勒出小说史的一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为<社会科学研究>30华诞写一篇小文,就我个人来说,的确是有感而发. 在拙著<中国文言小说流派研究>的"后记"中,我曾发自内心地向为数不多的几家刊物致谢;其中一家是<社会科学研究>,同时也感谢了几位从未谋面的编辑,其中一位是<社会科学研究>编辑部的李琏生先生.如此认真地致谢,表明我只是一个寻常人,因为真正的"人物"通常是受恩不谢的.之所以不谢,意在暗示自己发迹后将有以重报,其中包含着不同寻常的自负意味.但也正因为我只是一个寻常人,也就更能见出<社会科学研究>在我的学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我在学术上的些许成绩是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提携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学编年史的编纂,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盛。从发生学的角度看,这是现代学术负面后果所导致的一种回应。  相似文献   
20.
《文明小史》是晚清小说家李伯元名噪一时的长篇谴责小说,它以讨论中国维新改革方案和道路为主题,是一部当之无愧的开先河的作品。从其结构、情节和人物设置来看,作品对晚清改革中的种种混乱作了全景式的反映,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