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9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30篇
管理学   179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48篇
人口学   62篇
丛书文集   576篇
理论方法论   148篇
综合类   1741篇
社会学   198篇
统计学   2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理论创新可始于语言重要特征的研究.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解释了语言的人类性、交际性、有声性、任意性、符号性、系统性等,同时也解释了语言的天生性和后天性之间的关系.所有这些特征都和语言的人类性和人类的生理性、社会文化性、思维性有关.语言特征研究的启示是语言研究可以人类这三种特性作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992.
介绍了猪肉脯的加工工艺和辐照处理过程 ,并确定了辐照杀菌、保藏的工艺条件。产品卫生指标达到相关产品的国标标准。  相似文献   
993.
环境道德和生态伦理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与“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有着本质区别;传统发展伦理观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的灵魂在于人与环境相融、和谐的意识,及在生态法则和道德法则衡平基础上的新的环境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生态法则与道德法则应进行衡平,这种衡平乃环境法价值理念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994.
本文主要论述了云南作为一个山地区域其城市化的模式选择问题.认为云南山地区域的农村城市化不能走江、浙地区重点发展小城镇的老路,而应以集中发展大中城市为重点,建立以大中城市为主的城市化格局.在着重分析作出这样的战略选择的原因后,简要提出了几点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5.
国营外贸企业一直是我国出口的中坚力量,但是由于长期的垄断式经营,造成国营外贸企业对政策优惠、保护的依赖性,缺乏核心竞争力,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竞争的环境.资源配置不合理、业务流程不合理等抬高了经营成本,使国营外贸企业处于巨量资金运转前提下方能维持微利经营的地步,经营风险日渐增大.如何摆脱目前困境,保持外贸企业的持续发展,是当前国营外贸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尽管问题千头万绪,解决办法也众说纷纭,但是重新配置资源和再造业务流程,是改革的必经之路,也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前提.  相似文献   
996.
程序法与实体法具有不同的价值和功能,二者之间不仅是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而且程序法在一定情况下亦可弥补实体法的不足。虽然程序法和实体法“具有同样的精神”,但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执行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所致,程序法的价值、功能及程序本身所具有的独立意义,却未被人们所理解,重实体法而轻程序法的观念根深蒂固。随着法制的完备,执法的民主性、科学性、公正性倍受重视,所以重新评价和认识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重视程序法的价值、功能,确立程序法与实体法并重的执法观念,应引起法学界、法律界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997.
近 2 0年来 ,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十分骄人的成绩 ,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本文拟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切入 ,从华文文学在世界文学的整体格局中如何确定自身的位置和发展路向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情况 ,以及华文文学对人类文学经验的整合等方面 ,探讨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一体化可能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8.
本篇论文通过对禅宗(尤其是南宗禅)顿悟思想的主旨的简要分析,力图揭示出悟之特点.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分析了悟对宋代诗学(主要是江西诗学与严羽诗学思想)产生的具体影响.文章通过比较江西诗学之悟与严羽诗学之悟,试图揭示出悟在严羽诗学中的意义与作用,并指出妙悟(悟)实际上是<沧浪诗话>中最核心的本体性范畴.  相似文献   
999.
旅游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实施景区周期封闭轮休可以缓解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景区轮休制度的理论背景和黄山风景区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论述景区轮休制度的重要意义和相关的运作过程,对其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000.
1910—1911年冬春中国东北地区爆发了肺鼠疫。在那个抗生素尚未发现的年代,阻止疫情最便捷、有效的措施。莫过于借助国家力量,动用警察乃至军队阻断交通、消毒疫区、清扫街道、设立隔离病院等。然而。自1905年日、俄战争后,东北地区名义上虽属中国,实际上日、俄却在南、北满划分了势力范围,攫取了不受中国行政管辖的警察权、司法权、课税权、卫生监督权,那么在此次检疫、防疫过程中,由谁行使,怎样行使检疫、防疫主权也就成为其时中、日、俄之间最具冲突性的争端。就此,以往研究只是一般性地提及检疲、防疫过程中的主权之争,关于实际发生的大小事件、背后的意识形态和历史影响,都还值得进一步开掘和讨论。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当时帝国主义、国族主义和中国民族国家建构的问题脉络之中,并试图从普通民众的感受中呈现国家权力向下伸展的实际影响。本文认为:当俄、日分别在北满、南满展开检疫、防疫之时,中国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行政理念,因反应迟缓而招致俄、日出兵干预的威胁;面对日、俄的强大压力,中国方面将本属于内政事务的检疫、防疫,视为紧急外交事件,由外务部直接负责督办,并与俄、日之间进行了频繁外交交涉和协调;再由于主权之争迫使中国国家权力必须向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