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7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09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21.
会计职业判断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会计实务处理中。随着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变化,会计职业判断相继会在研发支出的确认、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中发挥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从而也影响着公司的财务指标。分析会计职业判断在无形资产会计处理中的运用及其对财务的影响,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识别研发支出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的可用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监督公司合理运用会计职业判断。  相似文献   
222.
《子不语》是清朝著名的笔记体小说,也是袁枚的重要代表作,集中体现了袁枚的小说美学思想.本文侧重从三个方面重点讨论袁枚的小说美学思想:一、社会现实生活是小说的源泉,小说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二、真实地再现当时的人情世态;三、《子不语》体现了作者鲜明的情感.这三点中讨论得最详细的是第三点体现了作者鲜明的情感.《子不语》涉及的情感有很多类,其中选择了最有代表性的三类进行阐释,分别是男欢女爱的自然之情;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讽刺之情.通过这几个方面重点阐释了《子不语》的小说美学思想,通过其小说美学思想更深刻地了解袁枚在清朝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23.
随着都市化时代的到来,以及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养成,都市阅读愈益成为重要的国民阅读形式。在都市阅读不断催生强大新需求的同时,阅读的供给侧也当有所调整。社会高度进步、经济实力雄厚、文教科技昌明等,皆为都市阅读提供着良好保障。为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针对性、有效性,需要提倡与鼓励专业人士面向都市阅读的写作,提供量多、质优的读物,打造阅读领域的放心工程。在这方面,一些专家和出版单位已有主动表现。他们秉持把前沿、新颖的知识创新传播给都市读者,实现着学术研究与知识生产的社会价值。“百家讲坛”特邀嘉宾程遂营教授及《程遂营讲六大古都》可谓是一个较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224.
略论汉、宋铜镜纹饰中的西王母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王母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在汉代铜镜和石画像中经常出现。宋代铜镜纹饰之中也曾有过这一形象,然而其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均有所不同。西王母故事并非自宋代流传而来,所以人们一般都不熟悉宋镜中的西王母形象。本文试图指出这一故事的思想背景,并讨论宋以来西王母形象的变迁原因  相似文献   
225.
The collateral consequences of incarceration and prison visitation, transcend the boundaries of prison and transform women's lives. Through an intersectional approach, this research uncovers in what capacity degradation and secondary prisonization shape women's lives, and what coping mechanisms women form in response to the difficulties of visitation. Existing research has yet to identify visitors' relationships to one another and how these relationships aid in fostering coping strategies and resilience within the carceral realm. To fill the gaps, I employed qualitative research to explore the process of visitation, processing procedures, challenges of visitation, staff relations, and women's support systems. Findings indicated visitors are subject to an environment of gendered, racist, and classist oppression that varies in degree depending on social heirarchy and status. However, as a manifestation of resilience, women construct coping mechanisms in the form of information and support networks that aid in the dismantling the prevailing culture of scarcity of information and the degradation of free women by prison staff. These marginalized women habitually resist carceral domination through informal interpersonal support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