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6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智能辅助审核系统注重事前预防 郫都区依托智能辅助审核系统,对海量的医保报销单据及明细数据进行全面、详尽、规范、精准审核,对定点医疗机构提起的申诉进行网上复核,实现医保、医疗机构双方实时在线沟通.同时,建立第三方评审机制,定点医疗机构对复审结果有异议的,提请第三方专家组进行全程信息化评审.  相似文献   
62.
人力资源管理——趋势与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争的转向21世纪,企业传统意义上所具备的竞争优势,例如,资金优势、规模经济、地方政策垄断等只能是一时的、短暂的;企业只有具备了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尤其是能拥有独占性的异质知识和垄断技术的优势——人才,才是其维持生存并促进其发展的保证。而企业人才的竞争,更多地要看与“管人”有关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和能力,因此,面对新世纪“非连贯性”竞争环境变迁的挑战,企业要获取竞争优势,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不可忽视。通过人力资源政策和具体细致的人力资源工作,有效地配置企业人力资源,发挥并提升人力资源的潜能,已成为新世纪人力资源管…  相似文献   
63.
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之外的时间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是高等院校育人的重要渠道,通过“两大课堂”对大学生不同影响的调查分析,对“两大课堂”在高校育人中的准确定位,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4.
苏轼是北宋后期最重要的辞赋家,他的融汇古今的辞赋创作思想和深湛的辞赋艺术修养深刻地影响着北宋后期的辞赋创作。辞赋创作贯穿于苏轼文学创作的各个时期。苏轼的赋论与创作密切结合,综观其辞赋和辞赋观,有以下几个特征一、重视辞赋创作与作家素养的联系;二、融会贯通的集大成意识;三、寓深刻于平淡之中,追求理趣盎然;四、融聘词于流畅自然中的艺术表现。苏轼的辞赋观和辞赋创作代表着北宋后期赋坛的主调,众多赋家深受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薛季宣的辞赋创作显示了当时理学对文学的宽容和对文学精神进行改造的努力。他的赋,具有浓郁情思和壮大气势,具有饱满的济世热情和追求文道统一的愿望;他的赋涉笔成趣,有极强的娱乐性,充分发挥了辞赋滑稽诙谐的传统;他的赋纵横捭阖,充分展示了其渊雅的学识和驾驭辞章的能力。他的赋虽然也多是道德之文,但是由于文学性比较强,从而淡化了、遮蔽了其中的宣道的成分,他因此也表现出一个赋家应有的特质,这是他和其他理学辞赋家所不同的地方。他的赋情深而文明,其内容的端方严正和辞藻的华丽切合"丽以则"的"诗人之赋"。  相似文献   
66.
北宋真宗以来的太平景象造就了一部分文人平和细腻、雍容典雅的心理素质,晏殊等人的辞赋创作就表现了这种治平心态。这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一些赋充斥着颂美太平的内容,流露出处身太平的豪情和恢弘的气度;2.有些赋表现了追求享乐的闲情逸志;3.在辞赋创作中,治平心态还表现了远离世俗的淡雅情怀。  相似文献   
67.
论南宋初期辞赋的世俗情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宋初期辞赋的研究,可以发现,当时的文人在逐渐摆脱精神的自闭,走向广阔的现实世界,但是他们并没有回归淑世精神,而是走向了世俗化,走向了庸俗和妩媚。他们汲汲于家族的兴旺和富贵利达,见识也鄙俚不堪,类同齐民百姓,他们紧跟文坛主旋律,盲目地为当道者歌功颂德;他们以旖旎多姿的情怀感受大千世界,向往田园的宁静澹逸,关注庸常生活的盎然情趣,在吟咏物象中寄托摇曳动人的怀抱,在如梦如幻的人生感受中淡忘对家国天下的责任。南宋初期辞赋的世俗化倾向源于其时文人人生态度的趋向庸俗,是恶劣的政治环境、偏安的心理、享乐的风气、对科举的过分看重以及学术思想的趋向世俗等因素造就了士人们庸俗的灵魂,从而也造就了辞赋的世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68.
在职业道德的研究中,人们往往侧重于对各种行业道德的个别研究,其实,任何社会的职业道德虽然在形式上都表现为不同的行业道德,其间存在较大的差别,但必然都受到相同的文化尤其是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道德价值取向的制约,表现出共同的道德价值追求,具有共同的价值核心,对这种价值核心的把握是认识职业道德的关键。这些价值核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9.
刘培 《文史哲》2001,(4):75-79
宋初文坛承接五代平弱的文风,流连忘返。田锡通过自己的辞赋创作探索宋赋的发展之路,以革除文坛积弊。田锡论文重视文学自身的价值,主张表现真性情,这是他变革赋风的理论基础。在辞赋创作中,田锡追求雄豪壮大之美,以革除繁采寡情之弊;追求清丽深婉之美,以革除枯槁憔悴之风;追求理趣韵致,初露成熟的宋赋风貌;追求文气的圆转流畅,变革骈体文风。  相似文献   
70.
北宋后期的党争与辞赋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的党争不仅是政见之争,也是学术思想、文学观念的冲突和论争。王安石和司马光在否定诗赋取士这一点上是一致的,而其立足点,则不尽相同,一为重实用,一为重道德。苏轼和他周围的文人对诗赋取士持开明的态度。在苏轼等人的影响下,北宋后期的辞赋各体均有人尝试创作。绍述以后,新党用事,复罢诗赋取士,北宋末期文人的荒疏学问和辞赋鄙俚与此有很大关系。由于以怨报怨的恶性党争,北宋后期少有大胆论政的辞赋力作。随着元以来党争的加剧,畏祸心理在这时期的辞赋中有显著表现,而且,辞赋中越来越浸入悲凉之气,宁静平和的心境逐渐让位于悲苦不振的心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