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20篇
综合类   4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所指“A之于B”结构,是指“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一句中加点的一类结构。“A之于B”结构中的“于”本当作“殁”①,今从简化字而写作“于”。早在40年代初,吕叔湘先生即在他的《中国文法要略》(8·73)中论及这一结构,称之为“组合式同结的极端活用”②。第一次用移位的方法,分析了它的结构特点:“有时,我们把谓语的补词③提出④用‘之’字和土语会成组合式词语。”吕先生的论述十分精当。至于谓语的补词有哪一些可以“提出一呢?吕先生没有详加分析,只是以例示论。而就在“组合式词结的利用”一节之后,吕先生在“外…  相似文献   
32.
六十余年来我国的《水浒》研究者大都认为这部长篇白话小说,是由简本扩充为繁本的。例如胡适在《水浒传考证》中就设想明初人做的《水浒》,“是很浅陋幼稚的”,只有到“明朝中叶的文人”把它“重新改做一番”,方“造成一部永不会磨灭的奇书”。这就是最早的“由简到繁”论。1923年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进一步认为“一百一十五回本《忠义水浒传》……文词蹇拙,体制纷纭,中间诗歌亦多鄙俗,甚似草创初就,未加润色者,虽非原本,盖近之矣。”他还认为这种简本,“其成就殆先于繁本”。由于1929年郑振铎先生在《水浒传的演化》中,肯定了“鲁迅这句话不错”,这就影响了不少的《水浒》研究者。聂绀弩先生在五十年代初发表的《水浒》论文,就发展了这种“由简到繁论”。如说:  相似文献   
33.
鲁迅是我国五·四新文学的大师,也是我国第一部小说史——《中国小说史略》的作者。我们知道,胡适在一九二二年写《三国演义序》时,特别在文末注明:“作此序时,曾参用周豫才先生的《小说史讲义》稿本。”这也无异说明:鲁迅是五·四以来研究《三国演义》的先驱,他的一些基本观点,甚至为胡适所袭用。因此,我们今天深入研究《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时,不能不重视鲁迅当年探索这部小说的理论成果。同时也应通过对鲁迅关于《三国演义》的评论的回顾,看出五·四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文学  相似文献   
34.
我校军事化管理德育模式下的中职生思想道德状况比较复杂,“以训促教、训教结合”的德育补课,使在校二年修业期的中职生在思想道德素质上普遍有所提高和进步。  相似文献   
35.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祖国建设预备军,实现我们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不但要求学生有良好身体素质,较深的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即政治课中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思想品德、纪律和法制观念等的培养。而这历史性的重任就落到政治教师的身上。  相似文献   
36.
37.
本文着重分析和探讨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和成书年代。作者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第一部成熟的《三国演义》版本,无论从考据学的角度还是从文学演进的规律来看,它都只能是明中叶的作品;《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也不是罗贯中,而是一位有较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湛的文学修养的文士,他很可能就是为此书作序的庸愚子(金华蒋大器)。  相似文献   
38.
一、是澄清对庄子的曲解和误解的时候了! 《庄子·逍遥游》是先秦散文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也是我国篇章繁富的哲理散文中最优美的作品。 拙见以为:在我国发育得并不充分的浪漫主义诗文遗产中(我国文人创作,是以现实主义为主流的),这篇《逍遥游》完全可以与《离骚》媲美,但是它比《离骚》,更难理解十倍。因为《离骚》作为我国第一首最成功的政治抒情诗和爱国主义文学杰作,是屈原志洁、行  相似文献   
39.
在我国古典小说中,最早完成的大著就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和《忠义水浒传》,后者向来被认为是罗贯中和施耐庵的合著,前者被视为罗贯中作。但我认为“施耐庵”乃是明嘉靖初年撰写《忠义水浒》的一个文人托名或笔名,其人实不可考。至于罗贯中,根据贾仲明的《录鬼薄续编》其人固非子虚,但其生卒年则不易断定。他是一位戏曲家,是肯定的,但却没有确凿的材料证明他既是《水浒》的始撰人,又是《三国演义》的唯一作者。  相似文献   
40.
一、《顺宗实录》存佚问题的提出 《文学评论丛刊》第七辑(1980年10月北京版)曾发表拙撰《今本<顺宗实录>非韩愈所作辨——兼与瞿林东、胡如雷同志商榷》一文。拙文指出现保存于《韩昌黎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