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1.
改土归流不仅是一项政治进程,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和文化建构。对改土归流的研究,应立足于地方社会的视角,以揭示它实际是如何被(地方)话语建立、维持的。在民间故事、传说中,主要借助于历史事件来获得民间叙事的结构意识,营造一种"民间"的氛围,演绎着另一种"和平改流"的图景。它也体现出人类学意义上的本地人视角,同时并未妨碍人们通过民间叙事了解和把握历史的真实。当前的改土归流研究很有必要重视这类来自民间的"小叙事文化"。  相似文献   
12.
岳小国  马文雪 《民族研究》2023,(4):84-93+137
本命年文化习俗在我国汉、藏、满、蒙古等多个民族中较为常见。在三岩藏族社会,人生中每12年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的最后一年为本命年。本命年被认为至关重要,会充满挫折与危机,同时意味着生命中新一轮循环的开始,含有拟死再生的寓意。本命年因而也被当地人视为诸事不顺的“凶年”,需要借助一些宗教仪式活动进行预防和禳解。12年一遇的本命年,是人们消弭灾祸隐忧、开启人生新历程的一个时间节点,生命周期中的身份转化被整合于本命年危机与禳解仪式之中。我国很多少数民族的本命年习俗、生肖文化在历史上同中原地区的有关文化存在密切联系,三岩藏族本命年文化是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不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重要例证。  相似文献   
13.
树葬是一种特殊的丧葬习俗,在我国实行树葬的民族主要集中在东北及西南的一些地区.四川省白玉县的树葬明显不同于国内外其他地区,从它的形成原因到仪式程序,都蕴含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对白玉树葬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四川地处西南之腹地,和西藏唇齿相依,无论在地理上还是战略上对西藏的治理均具有重 大的影响。有清一代,中央政府也正是利用和强化了川省的战略地位,在西藏的经营治理上取得了显著 的实效。具体措施包括:锐意经营川边,积极发挥四川军政大员的智囊作用,把四川变为治理西藏的军 事、后勤基地,以及利用川茶笼络和控制西藏头人,抵御英印的经济侵略等等。  相似文献   
15.
元明清时期西南地区的土司因不同的族属、历史发展进程,其姓名的类型和功能呈现出不同的状况及特点。姓名具有较强的社会特性,土司姓名与国家政治相结合,即被赋予了强烈的社会政治功能,而封建帝王御赐的姓名更是放大了土司姓名的政治属性。对土司而言,是一种非凡的政治荣耀,对王朝国家来说,则是构建土司国家认同的一种重要手段。土司姓名构成文化映照出其自主学习与吸收内地文化的实践及努力,是土司向中央王朝表达政治立场与国家认同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元明清时期不同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生动注脚。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试图呈现三岩藏人如何看待死亡,如何将身体作为励志、复仇的载体。三岩社会的丧葬习俗表明:身体作为一种象征符号,能唤起敬畏和无常,在相应的文化或事件中可产生持续动员的力量,成为控制社会、激励活人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