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2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白草 《回族研究》2001,(4):98-101
“反歧视”主题在散文集《一册山河》中有着较为集中的凸现。张承志对歧视及其诸种表现形式的剖析和批判 ,并非泛泛而论 ,作为一个作家和学者 ,他寻找着普遍而充足的依据 ,即通过对现实的观察和学术史的考辨 ,追溯了歧视现象中存在的文化心理根源 ,从而使批判具有了明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张承志在小说理论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尽管他在"后《心灵史》"阶段停止了小说写作,自称对以故事为叙述原则的小说不再感到多少兴味,但他对小说的思考和认识却一直持续了下来,而且越往后越有深度,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提供了较为独到的理论贡献,如小说抒情传统的延伸、小说应当是美文、小说的感动原则以及小说中应该包含有立场、知识、学问等。  相似文献   
13.
鲁迅及其作品是张承志创作的一个重要参照,<致先生书>、<再致先生>、<鲁迅路口>三篇文章集中体现了张承志关于鲁迅的一些基本观点.在尊重文学的历史事实基础上,参以本人极为个性化、情感化的描述,张承志凸现出了真实的鲁迅形象,也延续了鲁迅文学及精神传统.在接受和思考鲁迅的过程中,也显示了张承志作为一个作家的深情和一个历史学者的严密.  相似文献   
14.
"九叶诗派"著名诗人陈敬容于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散文作品<牺牲节>,相当准确地描述了回族节日古尔邦节,以及与这一节日相关的一些风习人情.但是作者与回族诗人沙蕾的一段不幸福的婚姻,可能影响到了她私人的创作心绪,在描写上出现了对比性的文化差异,对此,作一点辨析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16.
略论张承志的回族文化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承志以开阔的视野 ,站在历史与现实的高度上 ,论述回族文化是中华大文化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同时也剖析了回族文化自身的特质 ,即宗教心理、圣的空间以及神秘体验等 ,也批判了某些缺陷和弊端。这些观点新颖、深刻 ,对目前及今后的回族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绛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的散文作品《老王》,以人道主义的情怀描写了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不幸被社会忽略了的回族小人物形象。它曾被各种选本收录,自是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8.
论艾芜小说《月夜》中的回族女子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草 《回族研究》2005,(1):57-62
著名作家艾芜小说《月夜》中所写内容,涉及到了回族的历史背景,并正确地、艺术地描绘了一个年轻的回族女子形象。在有影响的现代文学作品中,《月夜》恐怕是唯一一篇反映云南回族遭受兵灾之后孑遗生活的小说。因此,它很可以成为云南回族受难史的一个艺术旁证。  相似文献   
19.
白草 《回族研究》2003,(4):88-92
《野草》和《故事新编》是张承志最喜爱的鲁迅的两部作品。尽管张承志没有专文讨论这两部作品,但在他的散文或学术随笔中,曾多处涉及。张承志的解读或阐释包含有三种因素:第一,个人真实、深切的体验;第二,回到鲁迅作品原点;第三,研究鲁迅作品的参照即不变的世相和不平的世间。这是对鲁迅作品生命力的一种积极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