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近年来,全球金融危机的幽灵在欧美日国家徘徊,这与亚太地区新兴国家的崛起形成鲜明对比。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开始转向亚太,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应运而生。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升级,则为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切入点。美国在钓鱼岛危机的不同阶段分别扮演了助推者和斡旋者的角色,展现了其政策的灵活性。其实质是要在钓鱼岛争端中充当操控者,使中日关系陷入纠纷,但又不允许这种纠纷升级为军事冲突,从而达到牵制日本的离心倾向、防范遏制中国、阻滞东北亚区域合作进程、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领导地位的战略目的。美国介入中日钓鱼岛争端,助推了东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暴露了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真实意图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这一战略的失衡效应。  相似文献   
12.
“文化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它以不同形式出现在世人面前。本文认为,原生形态的“文化民族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和民主政治有所发展而又相对落后于其他民族时产生的文化思潮;“文化民族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和历史必然性;“文化民族主义”将长期存在;“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决定了它是一种政治资本,是维护本国和本民族利益的政治武器。因此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抵制文化霸权主义的侵袭。  相似文献   
13.
反法西斯战争是全人类正义力量共同的神圣事业,打败日本是所有参战国家长期努力共同斗争的结果。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全歼了日本海军,重创了日本空军,消灭了109万余名日军,摧毁了日本战时经济,动摇了日本法西斯继续进行战争的意志。在走投无路,面临彻底失败的情况下,日本谋和的“暗流”逐渐活跃起来,开始正视屡战屡败四面楚歌的现实。从而开始了承认败局,准备接受投降条款到最后投降的过程。总之,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的贡献是巨大的,美国大兵压境,迫使日本走了投降之路。  相似文献   
14.
黄凤志  刘勃然 《国际论坛》2013,(2):28-34,80
美韩同盟缘起于朝鲜战争,维系在冷战环境中,是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东北亚安全困境的症结之一。21世纪初美国出于护持其东北亚地区主导地位和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需要,采取了同步强化美日、美韩同盟的政策。近年中国东南海疆困局与美国重返亚太的重合性令人疑虑美国正在推行新的遏制中国崛起政策。2010年3月以来朝鲜半岛事态的发展具有超越韩朝争端剑指中国的特点,令中国周边外交与安全开始步入困局。美韩同盟强化是美国在东亚为遏制中国崛起谋篇布局的组成部分,韩美日同盟发展的东北亚小北约走向对中国东亚地缘安全利益产生巨大影响。如何应对美韩同盟强化所带来的东亚地缘安全挑战,护持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安全利益,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70年代以来,伊斯兰复兴运动在西亚北非呈持续迅猛发展之势,对许多国家的政局造成很大冲击。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近代以来穆斯林世界面临的深刻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伊斯兰教在穆斯林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使形态各异的政治力量都强调恢复伊斯兰传统,力图借助宗教旗帜来解决社会问题,振兴伊斯兰世界。  相似文献   
16.
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出动了一百三十六个师,二千六百辆坦克,三千八百架飞机,总数为三百三十万人的兵力,以大规模空袭为前奏,数以千计的坦克、装甲车为先导,在从瑞士边境到北海岸边八百公里长的西方战线上,发动了全面进攻。在德军的强大攻势下,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很快沦亡,英法联军也招架不住,从敦克尔克仓惶撤退。6月14日,德军占领巴黎,22日,德法停战协定签字,法国战败投降。法兰西,这个拥有三百万陆军的欧洲强国,在世界上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号殖民帝国,竟然在不到六个星期之内就败于德国之手。这一怵目惊心的严酷现实,不禁使世界瞠目,舆坛大  相似文献   
17.
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任务。它关系到教育能否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大批合格人才,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前途。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我们应深化教学改革,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培养目标上实现知识型人才向能力型人才的转变,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8.
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的核心内容,是分析民族国家间互动态势、博弈过程的重要视角,反映民族国家谋求安全、扩持利益的源动力.文章首先从基本概念入手,阐述国家安全利益的属性与内涵,并从理论角度探讨国家安全利益的生成机制,其中涵盖国家身份、安全观念、安全环境与国际规范四个主要因素.最后,把握中国东北亚国家安全利益的研究视角、现实内涵及护持方式,以期深化对国家安全利益问题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当代国际政治秩序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过渡,信息化对当代国际政治秩序的建构具有多重影响。信息化进程的不平衡发展塑造了单极格局,失衡的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又凸显了全球国际政治秩序构筑的单极主导性,并使地区政治秩序的重构也受到单极辐射的制约。单极主导型国际政治秩序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信息化时代高科技知识的霸权效应和秩序效应显露。然而,信息化与全球化发展产生的全球政治秩序萌芽、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和多元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存在,也在成为单极主导型国际政治秩序的掣肘力量,当代国际政治秩序在单极性、多元性、民主性的矛盾、妥协、斗争与平衡中初具雏形。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考验"是中国南海战略面临的现实问题,其根源在于新加坡对航行及飞越自由问题高度敏感,以均势外交维持自身特殊地位,对中国的制衡思维根深蒂固,以及其偏好借助国际规范和国际组织发挥作用,达到以小博大的目的。新加坡对中国的"考验"也给自身带来了负面影响,其局限性愈发明显,同时,也给中国的南海战略提供了反思、调适的契机。着眼未来,中国应积极应对南海问题上的法律挑战,以求同存异、趋利避害的态度继续加强与新加坡的合作,更加明晰地表达在南海的利益诉求,扩大与新加坡在南海问题上的务实合作,共同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