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35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33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79篇
理论方法论   48篇
综合类   512篇
社会学   111篇
统计学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证明了右半平面上无限级随机Dirichlet级数的超级几乎必然与其在每条水平直线上的超级相同。  相似文献   
122.
张静  李东升  孙正凤 《理论界》2006,(12):135-136
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只有努力做到“五个结合”,才能收到切实效果。“五个结合”,即与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来结合起来,与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与加强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地结合起来,还要与其他一些具体而重要的观点和看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3.
《循环农业经济促进法》的立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大力推进循环农业经济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中之重。而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模式的构建与完善必须依赖于完备的法律体系的规范和保障。作者对促进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立法意义、立法目的、技术支撑和推广模式、发展体制和法制环境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为制定我国《循环农业经济促进法》作参考。  相似文献   
124.
国家主权是人权的基础,是人权的基本保障."人权高于主权"曲解、混淆和颠倒了人权与主权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对西方国家和其他国家实行双重标准,其实质是西方国家在新形势下以"人权"之名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和侵犯别国主权,是全球化时代的新干涉主义.  相似文献   
125.
动词在语言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日语动词也不例外。若想研究日语动词的种种状态,有必要弄清动词的分类。从目前研究来看,根据动词本身所表达的词义,日语动词可大致分为动作动词、变化动词、状态动词等。笔者所列举的动词并没有囊括所有的动词,不过根据以上分类法也可将日语其他动词进行归类。愿为日语学习者或日语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26.
农业剩余劳动力内涵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各种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含义的分析,说明应立足于广义农业,以动态发展的观点并结合市场经济的需要来界定农业剩余劳动力涵义,得出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广义的农业生产中,由于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劳动力供给超出生产有效农产品对劳动力的需求而不断出现的处于闲置状态的农业劳动力,从而为制定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措施提供了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27.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必由之路 ,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普遍性。文章依据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统计数字及课题组的调查资料 ,对我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点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 ,以求为制定适合我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8.
一、搞活企业是深化改革的中心环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其根本目是的为了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国营大中型企业是社会生产力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建国四十年来,国营大中型企业始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我国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长期被旧体制来缚的企业生产力得到解放。今年是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和“八五”计划的第二年,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将继续倚重于国营大中型企业。然而,目前多数大中型企业仍不能轻装前进,他们负担较重,困难重重,许多方面的关系尚未理顺,尤其是近年来在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普遍明显不足。从全国范围来看,真正有活力的大中型企业约占10%,缺乏活力但尚能维持生产和经营的约占60%,陷入严重困境的约占30%。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设备陈旧,技术老化,缺乏痔展的后劲,在市场竞争中应变能力差,  相似文献   
129.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刘颖,张静(内蒙古蒙医学院心理学教研室)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工业化,都市化,人口高度集中,...  相似文献   
130.
一、解题语法学的特殊方法,是根据语法学方法论的要求,服务于研究目的的一个一个的具体研究方式。对方法论而言,特殊方法(具体方式)应处于从属地位,即应服从于方法论的总原则,而不应该跟它冲突。换言之,研究语法,不管采用什么具体方式,都决定于语法学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