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4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7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4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386篇
理论方法论   55篇
综合类   605篇
社会学   68篇
统计学   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分别用P_(204),P_(507),PSO—Ⅱ单独萃取混合氯化稀土,得到了萃取稀土的最佳条件,并对P_(204)与PSO—Ⅱ、P_(507)与PSO—Ⅱ,协同萃取稀土元素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P_(204)与PSO—Ⅱ,P_(507)与PSO—Ⅱ两者在萃取混合氯化稀土的试验条件下,均无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计量学原理和方法,对《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以下简称《学报》)2000—2004年引文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旨在揭示《学报》论文作者利用科技文献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理论和实证比较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本文旨在从理论和实证方面系统探讨中西方人格结构的差异和人格测量工具的适用性。根据人格结构的词汇学假设以及跨文化比较的策略,中国人的“大七”人格结构表现出与西方“大五”人格结构的显著差异;因此修订西方的人格量表需要首先探索其量表结构,并增加新的项目。实证研究的结果支持了人格结构差异源于对行为的解释及对行为归类的差异。文中还讨论了进一步研究的思路和重视跨文化比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均匀振幅,凹冰面相位分布的圆口径天线和矩形口径天线的轴向辐射场进行研究、绘出了不同口径尺寸和焦距下的电磁能分布曲线。研究表明:电磁能可以聚焦在菲涅耳区或近区,口径增大时聚焦强度迅速提高,长距离的电磁能聚焦必须进行大口径天线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巴斯蒂安钢琴基础教程》从整体教学观念出发,强调培养儿童理解音乐、喜欢音乐和创造音乐的综合能力;授课时对孩子心理的重视以及充分调动孩子的直观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力图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定义、对精英教育的冲击、高等教育质量如何得到保证、教育资金投入与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合理配置问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等方面出发,对于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详尽的分析,使人们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认识更理性,重视和认真对待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7.
《幽明录》是一部具有珍贵语料价值的杂传类小说集。笔者在对全书进行了定量、定性的统计分析后,发现其语法构词和语音构词间、语法构词内部的形态构词与句法构词间及其句法构词中表述式、支配式、补充式与联合式、偏正式间有着极大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相关文献材料,对陶渊明<述酒>诗中的疑难诗句作出释证,并参证相关作品,论述陶渊明在晋宋之际的政治态度及其隐居前后两期的不同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要想突出办学特色 ,实现跨越式发展 ,其关键在于制度创新。而创建现代高职制度平台 ,实现办学机制由学校本位转为市场本位、人事制度由身份制转为岗位制、管理体制由过程管理转为目标管理、教学体系由学历教育转为技术教育“四大”转型 ,是增强高职竞争制胜的综合实力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20.
界定了和谐大学生群体的定义,针对高校学生理想目标与现实生活的差距、学生的人际交往、集体文化与理念,以及师生教与学的关系等四方面存在的不和谐因素,探讨了塑造高校大学生和谐群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