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1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论传统孝道的当代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社会中,传统孝道已难以维系,同时却出现了长幼颠倒、小依长、“养儿防不了老”等,与父母缺乏自省自律这些不和谐的亲子关系,如何构建当代的“新孝道”日益显得重要。构建当代的“新孝道”主要应在体现义务性、注重感情性、强调自律性、提倡互益性四个原则性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传统道德观,并营造家庭内部良好的伦理道德氛围,实现代际和谐,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石。  相似文献   
12.
如何处理好权力与利益的关系是行政伦理的核心问题,解决不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往往导致行政权力寻租普遍化与政府信用缺失经常化的伦理失范,其原因是行政人员没有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团体利益与社会利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与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这相应地要求行政人员树立合理的行政伦理观、建立行政伦理法与行政伦理监督体系来规避这些行政伦理失范现象.  相似文献   
13.
"群己之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价值观之辨,它内在地关涉到群体与个体利益的关系。在比较孔孟荀的群己观时,我们可以看出:三者共同指向了群体价值认同,其中,荀子对群体价值表述得最为充分与明确,同时凸显了对个体生命的关切对以及生存价值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厘清科学发展与社会公平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更好地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会有助于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本质与丰富社会主义理论,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国家的长治久安.科学发展与社会公平辩证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形而上的思辨来说,科学发展为社会公平提供了指导思想与方法论,而社会公平为科学发展提供价值辩护与价值导向;以科学发展来实现社会公平,以社会公平来促进科学发展.从形而下的中国现实国情来说,二者统一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实践之中;二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于历史性、阶级性、客观性之中,也展现于区域间、代际间、群体间之中.  相似文献   
15.
荀子思想中鲜明地贯穿着“明分”的思维与原则,对社会秩序的建构来说,荀子提出了“明分使群”说。在苟予看来,群体秩序化维系关键在于:一是靠“礼”,以礼分施,以礼为组织原则与方法,把社会构成一套整齐的有机体,以达到“各尽所能、各取所值”的理想的群体生活。二是要分理好君臣、父子这两对群体之间的关系,在荀子这里,父权从属于君权,血缘从属于政治,社会秩序的诉求主要依靠政治来整合。  相似文献   
16.
胡塞尔从意识哲学和认识论的科学批判立场来引进生活世界的概念,哈贝马斯则进入到社会哲学与批判哲学的视野来阐述生活世界观,同样地,许茨和赫勒从文化批判与社会批判的视角来论述日常生活世界的理论。在此基础上,最后阐述了中国传统日常生活世界的特点与其转入现代社会的艰难性。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面临着各种社会思潮之争,其中马克思主义儒学化是较为突出的思潮之一,这显然涉及如何正确对待与科学地分析儒学在现代中国社会的地位问题。马克思主义儒学化是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之中马克思主义被儒学所化。从文化的角度来说,这种思想强调了儒家文化的重要性,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正视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社会现实;由于过于强调了儒学的积极方面,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两种现象:夸大儒学文化的正面积极的作用,而导致忽视了儒学本身的局限性与消极方面。将来的问题关键是如何面对中国现代化与后现代化社会的现实问题,而不是纠缠于"儒家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义这样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8.
传统孝道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概念,在中国最具特色。从历史上说,它与中国特殊的历史境遇相关;从内容上说,它能够成功地把政治、法律与之进行有机地整合。这集中体现在孝与忠、刑的关系。孝与忠是密切相关的,“忠孝一体”、“移孝作忠”。但孝与忠毕竟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孝与忠的分歧,集中地反映了私与公两种道德、父权与君权两种关系的矛盾。在实际操作中,孝已经上升到由法律来担保其落实。如此以来,则不可避免地导致传统孝道的极端化、片面化与绝对化。这就需要我们对之以辩证地、具体地态度来对待,从而实现传统“孝道”的创造性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9.
孟子“性善”之“性”,是人天赋之中可以有自我作主的成分,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是使心(以体言)在待人接物时产生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的根据。孟子的性善说是一个通过性命之辨、人禽之辨、心性之辨而逐步展开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是具有很大影响的理论派别。本文试图对功利主义理论的得与失来作一番辩证的考查。功利主义之得在于其理论优势,这表现于其思想的历史悠久性、内容的丰富性与较强的实践性。功利主义之失主要体现于政治、科学文化艺术与对人的片面性理解等诸多方面,其难以满足所有群体和个人利益要求,其幸福总量在实践中无法有效地计算,功利原则中存在着的功利与公正的矛盾,功利主义科学观还忽视了科学对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通过商谈或辩谈的方式,在人类交往行动中达成公共理性的共识,以超越功利主义之失,使功利主义具有普世性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