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对城市治理提出了较高要求。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与城市治理的发展紧密相关。随着城市的扩张,城市分隔治理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为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尽管如此,在西方国家的城市治理中,城市分隔治理也会导致城市社会群体之间的不平等。同时,社会群体内部治理的公正性也难以得到保证。此外,由于技术瓶颈的存在,小区域治理中的成功模式也难以引入到城市治理中。因此,城市分隔治理产生了效率与平等相互矛盾的困境。在中国的城市化过程中,分隔治理也在城市治理中被广泛应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分隔治理的负效应可以被避免。同时数字化技术创新,也有助于超越城市分隔治理困境。  相似文献   
52.
中国的农村土地问题特别是农业用地没有真正融入市场经济,是中国二元经济问题特别突出的根本原因.由于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与"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人口红利即将耗尽,农村生产要素的单方向流出已成为中国内需不足、农村落后和农民贫困的必然结果,对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进行深刻反思和重构,实现中国农村土地承包制从事权向物权的转化,让中国农民获取土地的资本化收益并形成中产阶级的重要成员,就成为中国在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53.
乡村传统风貌变迁是当代乡村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以传统风貌空间的变迁为视角,考察叽啦村建筑空间、历史与文化空间、功能空间的演变机制和内在动因,认为乡村空间的变迁机制与地方社会人群的文化观念存在内在关联,且乡村空间中各要素的变迁是一个动态与持续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4.
何谓人才,仁者见仁;如何成才,智者见智。本文想通过详细探讨与人才紧密相关的人的外表、人们对人才的甄别、人才的标准以及成才后的回报等,启发我们的当代大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与树立精英意识,力争成为真正的人才,实现自我发展的突破,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5.
提升高校辅导员人文素质,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辅导员个人职业等级、拓展辅导员晋升高级职务的空间。要走出高校辅导员事无巨细的工作影响、自身学历背景的限制、自身懈怠放松的困境,必须本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和笃行的务实精神和践行实际,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56.
我国的东北地区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煤炭资源,据1948年的资料记载,东北的煤矿埋藏量为160亿吨。煤矿资源遍布东北各地,从东北北部的札赉诺尔、鹤岗,到东北南部的抚顺、本溪、阜新、北票都有重要的煤矿。东北地区的煤炭资源不仅十分丰富,而且开发的历史也很悠久。据考古发掘和文献资料的记载,早在秦汉时期抚顺地区已开始用煤炭作燃料。到了辽代,抚顺的煤炭已被用来烧制陶器和铸造货币。古代的士法采煤业一直沿续到明清时代。日本侵略者对东北煤炭资源的掠夺开始于1904年的日俄战争,直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为止,掠夺时间长达四十年之久。其间大体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05年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前,这一阶段掠夺范围主要是在东北南部;第二阶段是从“九·一八”事变后到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这一阶段掠夺范围扩大到整个东北。  相似文献   
57.
2021年,绵阳市聚焦“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主线,下好“先手棋”,“锻长板、补短板”,积极探索“三双”模式,守住民生底线,稳住就业基本盘,就业形势好于预期、持续稳健。  相似文献   
58.
新世纪我们党不仅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以及中西方文明冲突的挑战,而且面临着党内腐败和社会诸多矛盾和问题的挑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成为党的建设中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明确提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标志着我们党对自身执政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  一、当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 从政观念落后。在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头脑中,占支配地位的从政观念还是“权本位”、“官本位”。一切以官职高低来衡量,甚至对下摆官谱,耍官威,不负责任,对上使官伎钻官道,…  相似文献   
59.
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我们必须重视和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一、认识和把握新型工业化的深刻内涵 “新”,是相对传统的工业化道路而言的。其主要表现为:第一,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的,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正处于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必须也可以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第二。在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尤其是在快速发展的时期,大多是以消耗能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