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32篇
综合类   1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词,作为一种独立于渊源久远的诗文之外的新兴文学体裁,随着它不断的发展成熟,也日渐得到社会的承认和人们普遍的喜爱,并开始引起研究的兴趣。这方面较早的论述见于晁补之,他初步提出词要合音律,自有其不同于诗的“当家语”,格调须风流闲雅,以韵高为胜,不可卑俗等观点。而李清照年辈与晁补之相接,且少时曾得彼之揄扬,她的论词之作虽后出转精、较为周密,但在基本认识上却是一脉相承,受晁论影响十分显明,所以胡仔后来编集有关资料时,特将李氏词论附于晁补之专条下,当不为无因。不过,以我们现在的  相似文献   
12.
晁补之,字无咎,晚年自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苏门四学士"之一.能诗文,有《鸡肋集》七十卷;亦工词,今存《晁氏琴趣外篇》六卷.生于仁宗皇祜五年(1053),徽宗大观四年(1110)秋末,卒于泗州官舍,年58.时苏门学士中的另一位——淮阴张未正在陈州,闻讣大恸,为制《祭晁无咎文》(《张右史文集》卷四十五),并另撰《晁太史补之墓志铭》(《琬琰集删存》卷二),详述晁氏身世生平,元·脱脱等修《宋史》时,于主要行迹即依据张文叙次,再参照其他宋人有关笔记,谱成补之本传(卷四百四十四《文苑》六).不过,上列资料颇有失误之处,后人不及细察,乃辗转引用,致生鲁鱼  相似文献   
13.
论《醒世姻缘传》的结构特征与情节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国古代的长篇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之类,是在长时期流传过程中,由众多说话者不断修订、补充而汇集成的作品,最后始由某文士执笔写定;所以,它的基本结构、情节早已有固定模式,人物命运已然结局,作家个人除却若干细节的再创造、一般文辞的润饰外,很难另作根本性的变动。《金瓶梅》、《红楼梦》等则属文士的独立创作了,在这里,作家本人的生活积累、人生经历和艺术想象起到决定性作用,从而建构起一个自我创造的“世界”;但是,他们往往事先设计好整个小说的主体结构模式,乃至重要情节,而其他诸多细节、具体人物活动都只能在这种预定范围内开展进行。换言之,作家是在讲述已经编就的“故事”,由其挈领人物性格形象,使之于发展过程里渐次显现、凸露而活起来。这中间自然也贯注着他的全部激情,伴随人物浮沉聚散的遭际嬉笑怒骂,不时勃涌、闪动出即兴式浪花,遽现神来之笔,绝不可能总是按照周密的纲领计划运行;然而在总体上,却仍然象一带滔滔急流,很难脱逸固有河床  相似文献   
14.
在大的文学史的多元化涵义中,各专门别类的文学史则分别建立于自我相对独立的架构基础上,而其相应的关注对象、表述内容也通常被局囿到有限的范畴界定中。地域文学史学因尚处在文本不丰、尤缺乏成熟理性归纳提升的初起阶段,故更需要前瞻性的学术本体意识及规范。它大致包含有四个方面:空间维度,即区界范围的确认;创作主体,即本籍贯作家的选择准则;客籍作家在地域文学史里的归属;创作载体,即某些特别作品(非本籍贯与无主名作者)的纳入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唐宋词初生萌发、成熟、鼎盛、深化的四个阶段着眼,专门论述其最后时期词的社会时代背景,有关的表现内容与风格特征,即深化归雅的主导趋向─—这是词家主体自觉意识的外射和物化、求新创变的具体显现,并因他们的特定身世际遇、审美意趣,对词文化功能取向的重新定位而作主客观有机融合,遂形成百年极盛之后,虽相对短暂、却依然耀眼的再次辉煌。  相似文献   
16.
辛氏诗词可分三个“层类”。第一层类是他的部分投赠酬答诗词。这些作品重功利、重实用,在创作思维过程中,事理物象同它所表述的意义之间,只存在某种单向共建的关系。第二层类包括他的大部分诗词。这些作品重抒情言志,在创作思维过程中,直观经验性的感性热潮占主导位置,呈现出缤纷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第三层类是他极个别的诗和少数词。这些作品无明确的社会功利和个人情志的宣泄,而纯粹为审美观照,在创作思维过程中,想象、联想、记忆、幻觉等竞相活跃,形成多元指向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苏门学士大多善词,但风格体貌却并不一致,而历来论词者都认为晁补之苦心踪迹苏轼,可入其门墙无愧。如南宋初王灼列举八位学苏的词人,只许黄、晁二家“韵制得七八”,不过黄庭坚“晚年间放于狭邪,故有少疏荡处”,还稍逊晁一筹(《碧鸡漫志》卷二);清代刘熙载则说:“东坡词在当时鲜与同调”,仅“晁无咎坦易之怀,磊落之气,差堪骖靳”(《艺概》卷四);况周颐也认为“有宋熙、丰间词学极盛,苏长公提倡风雅,为一代山斗。……山谷、无咎皆工倚声,体格与长公为近”(《蕙风词话》卷二)。然而中间承继衍变的复杂情况,就不是略供消息的三言两语所能讲清楚,有必要做些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评判,以求得更深刻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乔力 《东岳论丛》2001,22(3):119-123
唐五代词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而区分为前后两段。处于初发萌生时期的敦煌民间词和中唐文士词 ,或仍保持着新兴文体特点的原生态及其实验探索性质 ,或笼罩在传统诗歌影响下 ,深深浸润了绝句的情味神韵。而晚唐五代的花间词与南唐词 ,则属成熟发展时期。前者标志出真正的文体独立 ,建构起自我的艺术精神、操作规范与价值取向 ,从而开启“艳科娱人”的主导传统。后者循此而作补充、更益、扩大之 ,抒怀写绪、变类型化为个性化 ,融入沉重的生命意识 ,重新朝向诗化道路复归。要之 ,二者共同形成词史上的第一次高潮 ,垂范有宋一代 ,蕴育铺垫着它的极顶辉煌。  相似文献   
19.
“大旅游”概念与21世纪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旅游业被认为是 2 1世纪最富活力的朝阳产业 ,但是传统旅游面临着多种困境 ,可持续旅游和生  态旅游也面临着许多难题。所以 ,有必要提出“大旅游”的旅游发展理念。“大旅游”概念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多向互动的具有综合效益的整体系统 ,具体包括旅游客体、旅游主体、旅游中介多个系统 ,具有一种新的价值取向 ,谋求的是综合整体效益。 2 1世纪的旅游发展战略必须以“大旅游”概念为指导 ,实施政府主导下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敦煌民间词所包纳的宽阔纷繁的现实场面,各不同社会阶层人士的生活境遇、行为方式、大量的爱情描写以及及时记事等四个方面,论述其有关题材范围和主要表现内容。并分析由其混沌多元状态的美学理想导致的主体自觉意识的缺乏,处于不成熟低级层面上的多样化面貌,与缘调切题、铺叙排比的制作方法等三点上显示出的艺术特征。据以总结这种新兴音乐文学样式——曲子词萌生初发阶段的文化功用多元取向与实验、创新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