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刘歆立 《北方论丛》2006,42(5):115-118
对把精神生产的发展的动力归结为是由社会物质生产质疑的基础上,根据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和精神生产的特点,运用矛盾分析和矛盾的观点研究了精神生产的发展内在机制,提出存在于精神生产领域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和问题是其发展的内在张力的观点,并重点分析了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学科理论内在悖论和创造者对理想而完满的自由追求和追求境界的永远无法抵达等矛盾对精神生产发展的内在推动。  相似文献   
12.
土地合作是培育农民经合组织重要依托。然而,在当前推进土地流转与合作中却遭遇到了来自转出土地农户方的不合作。这些不合作与这些农户的灰色心理预期有很大关系。这些灰色预期包括由于安于现状的思想观念、害怕沦为基层政府追求地方政绩的牺牲品、顾虑未来生存保障没有着落、对规模经营后土地收益不公平后果与转出土地后产生的"不经济"的可能后果的担忧等原因而产生的一系列灰色预期。要通过发展出真正符合合作社原则与治理机制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并给普通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来消除他们的这些灰色期望。  相似文献   
13.
《老子》对仁义道德和人类文化的否定蕴涵着对人存在价值的充分肯定和丰富的人学因素,体现着深刻的人本主义思想。这种人本主义思想主要包括天人合一的自然人本主义精神、常德不离的社会人本主义精神和“以百姓心为心”的政治人本主义精神三个方面。从它纷然杂陈的思想枝叶中分离出这种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弥补当代中国人某些精神元素的缺乏都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苏联教科书为蓝本的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尽管基本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一问题思考的内容,但这种概括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它遗漏了马克思、恩格斯这一思想所包含的对人的发展尤其是重视个体发展的思想因素,人为地破坏这一学说本身内在的必然要推论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结论的内在逻辑性。本文仅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原著的有关内容进行了初步论证。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评介伽达玛哲学解释学的思想著作和论述非常多,但对其哲学解释学思想源头的研究视野大多集中在从表面看来对其影响比较直接的传统解释学上,很少从滋育其解释学思想的德国古典哲学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中寻根比较。因之以其效果历史理论与黑格尔辩证法关系为例,说明德国古典哲学对其哲学解释学思想形成与发展的作用是别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从传统文化发展来看,人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显著特色。《老子》正是通过对宇宙自然的思考亦即其道论开始他的人学思考的,依照“天人之学”这一内在的逻辑展开他的人学思想。以“道”论作为本体论根据、以性自然论作为人性论基础,在探究“天人之际”的理论背景中敞开其全新的人学视界,最后归人生最高境界于“道”的境界。文章认为,这是《老子》人学思想展开的基本逻辑架构。  相似文献   
17.
刘歆立  范轩 《兰州学刊》2008,(4):38-39,17
精简乡镇政府机构人员依然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农村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和扩大基层群众自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文章通过对试点省份进行的乡镇机关改革的一般做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厘清了乡镇机构改革的对象和难点,在对实际做法的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