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社区体制改革的实质是通过制度创新推进社会结构的合理分化,使社区从国家领域、市场领域中分离出来,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源于路径依赖,社区体制改革的传统模式和经验模式都没有实现社会结构的合理分化,其替代选择是分类治理.  相似文献   
12.
社区行政化的反思:现实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行政化使政府效能改善和公民社会发育陷入双重困境,社区行政化源于路径依赖,解决这一困境的根本途径是引入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念,推进城市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综合改革,构设社区事务分类治理体系.要缩减政府在社区的权力,回归社区自治性质,需要进行社区事务分类治理,推进城市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综合改革.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打造出一个.小而强"的政府,培育出一个健全的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3.
长株潭试验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加快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为突破区划行政、城乡分治、功能过大、政绩导向、条条远行等体制性弊端,基于长株潭试验区区情,借鉴国内外城市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长株潭试验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理想模式是复合双轨模式.复合双轨模式要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取向,以职能整合为基础,以权力调整为核心,以机制创新为关键,以制度设置为纽带、以技术创新为条件.  相似文献   
14.
"政府包办"和"条条管理"是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的基本特征,也是社区体制改革的逻辑原点。社区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多元合作治理网络,但合作的前提是合理分工。社区体制改革的基本向度是社区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管理、社区行政管理与社区公共服务相互分开,社区行政管理和社区公共服务综合化。  相似文献   
15.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是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础平台.基于湘中25个行政村的实证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散居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存在供给短缺、配置失衡、布局失当和可及性低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资源配置体制欠科学和资源配置机制不合理.加强散居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应着力优化公共财政投入体制和建立健全项目规划的协商机制、项目资金的筹措机制、项目建设的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