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65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论宋代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美学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形成了鲜明的时代审美理想、完整的主体审美意识、繁博的审美形态、独特的风韵格调,彬蔚大备,郁郁乎文哉.它既承绪于前代,又改变了前代,给后代的美学史以深刻影响.宋人富于原创精神,获得了创新性美学成就,提供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审美形式和美学理念.宋代社会与宋美学、宋学与宋美学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表征着中国美学史的发展规律.宋人的文化一审美心态和思维机制、宋人所创造的审美形态和由此所形成的审美风貌,构成了一轴灿然瑰丽的画卷,成为后人所神往的美学世界.  相似文献   
22.
在通向盛唐诗坛的大道上 ,站立着一位关键人物——张说。张说的美学观有一种良好的平衡感、综合性 ,体现了盛唐所需要的有容乃大的特点。张说在文学创作上舒卷自如 ,特别是七言歌行。他属于盛唐诗坛的领袖型人物 ,提携了一批人才 ,为盛唐气象的出现提供了充分的准备 ,因而富于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3.
“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唐代诗人杜甫的这两句诗,精辟地表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时空观念。万里乾坤之大、百年时序之长都笼吸于心、眼之中。毋宁说这是一种非生理的心理感受意识,是从心、眼去把握广邈、深远的时域、空间,从而形成了中国古典诗歌所特有的时、空美学。  相似文献   
24.
从审美视域解阐李商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商隐从一个重要的方面改变了唐诗的审美方式 ,以心理世界为对象 ,形成了一种新的形态。他的诗歌审美创作所遵循的不是自然逻辑 ,而是心理逻辑。心理逻辑演化中包含着缤纷的浮想和模糊的意念 ,泯灭时空间的界限 ,诗人的主体意味被裹和在意象层中。李商隐沉博绝丽的诗美风格 ,体现了情感的深沉内涵 ,弥漫着惨淡的色调。它的形成有多重原因 ,有时代因素 ,也有诗人独特的个体因素 ,从而构合为审美方式。因此 ,对于接受者来说 ,只能用其相对应的方式———审美的方式去体验、感应 ,才能解阐李商隐。  相似文献   
25.
史剧虽然是历史题材的作品,作品反映的生活,描绘的情景虽然是属于过去的时代,但是,这丝毫也不能使它们和现实相悬隔。这是因为历史剧的作者是生活在现代的,他们总要在这历史题材中表明自己的思想,流露自己的现实政治倾向。黑格尔说得好:“历史的东西虽然存在,却是在过去存在的,如果它们和现代生活已经没有什么关联,它们就不是属于我们的,……必须和我们现代的情况,生活和存在密切相关,它们才算是属于我们的。”①在某种特定的现实环境中,历史题材的作品将产生特殊的战斗力量,正如果戈理所说的:“借过去来鞭挞现实,这样的话,会获得三倍的力量。”②郭  相似文献   
26.
王维的审美心理经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功正 《齐鲁学刊》2003,(2):101-106
王维的审美心理经验具有多方面的形态和特征 ,有着独特的感觉方式 ,保持着良好的精微感和审美分寸感。他有着鲜明的空间审美意识和色彩感 ,唐代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对色彩充满了敏感和兴趣。王维别具一格的审美创造有赖于其得天独厚的秉赋和多方面的艺术审美才能。其丰富而精微、灵敏而细腻的审美感觉经验完全是盛唐人才具有的 ,它体现并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审美心理学  相似文献   
27.
古代山水诗的审美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水诗以比较完整的形态和独立意义的审美现象和文学品种出现,为时较晚。它作为审美环境中的特定现象,需要有审美理想、经验的凝结和积淀,需要有诸种社会实践和文化条件的赋予。早在《诗经·崧高》中就有“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硕人》中有“河水洋洋,北流活活”的描绘,但它无自身存在的价值,只是作比兴之用,成为本体的外在工具。《楚辞》中有《九歌·湘夫人》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涉江》的“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无论是对象领域抑或是主体情思,较之于《诗》,深广了许多。如恽敬在《大云山房文稿》中说的那样:“三  相似文献   
28.
初唐存在着宫廷诗风与隐逸诗韵共时并生的现象。宫廷诗在诗坛上唱的是主角,唐太宗和他的重臣们是创作主体。与此同时出现了隐逸朴野诗风,代表人物是王绩,他的隐逸诗有着独特的审美格调和情趣,反映了隐逸文化、文学、美学在唐初的复苏。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从中国文艺的史实出发,采用神话原型批评方法,探究神话对于中国审美文艺学的生成意义——神话如何形成为一种结构凝结于中国审美文艺学之中,回答神话如何为中国审美文艺学提供和积淀了审美经验等问题。文章探究了神话这一建立思维通则的隐喻思维的形态,通过某一原始的神话原型所滋乳的结构系统探究了深层的思维机制生成。  相似文献   
30.
海内外对《诗》《骚》影响中国诗学的作用,谈论了何止万语千言,但其眼点都是《诗》《骚》的艺术表现技巧,很少从深度层次上去探究、说明。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上》说:“遇有浮沉,时有得失。畴才汇于末世,利禄萃其性灵;廊庙山林,江湖魏阙,旷世而相感,不知悲喜之何从;文人情深于诗骚,古今一世也。”《诗》《骚》美学之所以被中国文人所接收,并代代相承,其更深原因何在呢?这正是我们所要接触并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