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丛书文集 | 65篇 |
理论方法论 | 14篇 |
综合类 | 20篇 |
出版年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1篇 |
2010年 | 2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8篇 |
1999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4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8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国的通俗小说源于说话,有具体的市民听众,需要有环环相生的情节吸引对象,因此重视情节的审美因素。大量的情节现象为中国的小说美学理论家提供了材料,金圣叹、毛宗岗、冯镇峦、但明伦等人用一系列的概念来说明小说情节、结构的章法,显示出对于现象的独特性把握,其中不乏情节规律的揭示,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中国小说美学理论家在论述情节时有一个基本出发点,这就是重视情节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52.
吴功正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4)
文学风格是文学作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创作特色,这种特色具有时代、民族、阶级、个人等方面的广泛含义和内容,是在內容和形式的统一中显示出来的艺术特点综合体,它决不是以单一的个别因素能体现出来的。任何一个作家都生活在一定的时代环境中,时代的斗争和生活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或渠道给处于同一的时代环境,相似的社会地位,面临相近的社会问题的文学家以影响,常常使那些具有某种相似性的作家在创作中表现出大致相同的艺术风格,出现了共同的创作特点。这是形成艺术风格的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因而我们在探讨这一复杂的文学现象时,应该遵循这种认识论原理。我国古代的文艺理论家多少窥见到其中的消息。例如刘勰在论及永嘉(西晋怀帝年号)丧乱时代的诗人刘琨(越石)时说:“刘琨雅壮而多风……亦遇之于时势也。”(《文心雕龙·才略》)在时势中去寻求艺术风格的解释。西晋王朝的统治集团内部互相攻讦,国力空匮,致使外族入侵,西晋灭亡,建立偏安南方的东晋王朝,统治者们苟且一时,置收复失地于不顾,致使刘琨等人空怀宏愿而赍志以殁。刘琨曾和著名的祖逖,“闻 相似文献
53.
吴功正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0,(3)
本文认为,中国的艺术思维是以谈哲学的面孔出现的。中国美学伴随“原型”的艺术复现思维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人类文化学、原始思维学上的“神话”原型复制,一是本初意义上的意象。重辩证思维,不尚形式逻辑思维。文学、美学以情感性、想象性擅优,不是模仿和再现。其思维特征有着深刻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54.
中国文化精神是中国文艺美学的土壤,孕育出了特有的美学性质和机制。中国文艺美学素质不是单一化,而是多元化的,这又是多元性文化因素撞击、参融、孵化的结果。仁学和致用文化精神的渗透中国文化具有强烈的致用性质。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体用不二,讲究和推崇知识文化的经验性、实用性。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第一条明确地说:“文之不可绝于天 相似文献
55.
这里所论的“赋”不是指艺术的手法,而是指中国文学的一个门类。它成型于西汉,极大地改变了秦代无文学、无美学的野蛮现象。它上承楚骚,下启六朝、唐宋,直至清代仍有其流波余响。它创造了一种独立的为后代所不可企及的美。闻一多说:“汉赋不为文学史家所重视,如以读《天问》观点去读它,便可看出它的伟大实超过其他文体。”①它和后起的词曲相比,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味和格调。 如果把中国审美文艺学予以视觉化,变为一轴艺术长卷,汉赋的斑斓辉煌和魏晋的秀骨清像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审美风貌。如果说魏晋是人的肖像,汉赋则是物的涂绘。也仅仅是涂… 相似文献
56.
王、杨、卢、骆“四杰”崛起于宫廷诗风笼罩的初唐文坛 ,但他们并没有囿于固有的理念和规范 ,而是在对宫廷诗的改造中完成了新型的创作审美追求。他们的诗作闪烁着社会理想焕激起来的热情和意气 ,又由于个性气质的多愁善感 ,促使他们深入于时间审美的开拓与深化 ,显示了超拔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57.
六朝庄园经济与美学结构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朝的经济形态和结构建构了特殊的美学结构、形态,孕生了特有的审美意识.这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庄园经济的基本形态六朝的世族大地主经济属于庄园型经济.梁昭明太子萧统《开善寺法会诗》云:“命驾出山庄”,山庄即庄园,又名坞或墅.坞的概念从东汉沿袭下来,在村庄周围构筑屏障式的土堡,又名庳城.如《后汉书·董卓传》曰:“又筑坞于郿,高厚七丈,号曰万岁坞.”坞如同山 相似文献
58.
吴功正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2):98-101
现今的文学在许多方面缺失了精神,重塑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民族内部孕育和传承着文学的精神,各民族之间的文学也存在着精神的吸收和链接现象,从而形成了文学精神的总体贯通和认同。文学精神的构合要素包括创作和批评两大领域。其主要方面有:文学精神的社会文化蕴涵,文学对人性、人情的发掘、描述及其人文关怀,对人类和民族的文明所沉淀的思想结晶的理性态度,文学批评对正面价值和向上精神的肯定和弘扬。总体而言,文学应有思想深度和精神含量。重塑文学精神,不仅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文学自身的需要。 相似文献
59.
李贺的心态与诗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功正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4):78-83
李贺的心态与诗美@吴功正$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相似文献
60.
吴功正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6,(4):52-55
南京艺术学院戏剧和电影电视学院教授、博导沈义贞先生的《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是一部厚重扎实、经纬纵横的电影美学著作,不仅是电影学界,而且是文艺美学界的新成果、新收获。该著论题的提出,不是凌空而来、蹈虚而设,乃是在饱览、通悉中国电影和世界电影的状况后所提出的既具学理性、又有针对性的命题。以现实主义作为论述中心,《导论:“现实主义电影美学”再认识》作为全书论述总纲,体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