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7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国际贸易中的生态安全问题不可忽视。我国生态安全状况本不容乐观,面对加入WTO后的新挑战,有关问题将会更加突出。鉴于现有国际与国内两方面的法律机制对生态安全的调控存在诸多缺陷,我们迫切需要设计相应的法律对策,以有效维护我国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32.
林业物权的法律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森林是一种重要的生态资源,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 ,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偏重于行政管理机制。随着国内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森林资源的财产 属性日渐突出,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建立以林权制度 为 核心、市场交易规则和相关管理规范为主干的森林资源法律制度,成为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 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障。我国物权法的实施与林权改革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也是进一步深化 林权改革的优先行动领域。当前,要实现林业管理工作与物权法的实施相配合,首先要 明确林权-林业物权-物权的关系,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构建林业物权体系。  相似文献   
33.
周珂 《东南学术》2004,(5):130-132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否可以成为法律调整的对象,这是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在法律上自然首先表现为"物",尤其是指自然资源;其次,在中国,自然也表现为一种精神,即"道",所谓"道法自然",也具有规范人行为的意义.作为"物"可以是具有财产意义的,即人可以设定所有权或准物权的物,例如自然资源;还有一种是人没有办法设定所有权的,但是它又是客观存在的,与人的利益相关的物,例如大气、公海.这两种物,在法律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法律调整的范畴是变化的,"调整论"中提出的问题,不是今天才有的,是自古就有的.在西方,作为法律之母的民法,罗马法的"人"、"物",和我们今天现代法学的"人"、"物"的概念差异是很大的.大家知道,奴隶曾是物,不是人,"物权法"当时直接就叫"物法",把主体、债等关系,归到"人法"中去,这种意义上的物,是可以设定所有权的、人以外的物质.中国古代作为自然状态下的野生动物基本上无所谓所有权.王室权力再大,也只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它只管"土",地上物,野生动物,除非是皇家园林里头的,一般是没有所有权的,"中原逐鹿,人皆可得",谁逮着就是谁的,虽然竞争激烈、利益悠关,但法律并不禁止.在这种意义上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属于法律调整的范围.但是这种自然状态下的物,即人和自然的关系,法律有时也是要管的,例如,中国古代有规定,春天不准砍柴、捕鱼,以成草木之长等.总的说来,在中国,法律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有所为而又有所不为,这种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道"或道德范畴,而中国古代法律从来就是与道德规范相联系的,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首先对物的理解古代中国与西方是有所不同的.  相似文献   
34.
我国西部生态安全的法制保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生态安全指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西部开发应当是在生态安全基础上的开发 ;西部生态安全法制建设既要着眼于西部地区的特殊情况 ,又要与全国的生态环境法制工作结合起来考虑。西部环境立法完善、基本制度健全、执法保障、环保法制意识增强等系列环节要合理兼顾、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3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与环境法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必然选择 ;建立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环境法治系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环境法治的基础理论和实践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下 ,环境法制创新的目标领域涉及立法基本原则与调整理念更新、立法体系重构、基本对策及管理机制完善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36.
美术鉴赏课是九年义务及大学美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它涉猎内容很广,除一些经典名画以外,还包含原始美术、民间美术、现代美术等。通过对多维空间的认识和了解,在引导学生欣赏现代美术作品是就会有方向、有目的、有理论依据。在此理论的指导下,观赏现代美术作品就会变复杂高深为浅显易懂,从中找到人类创造艺术的真谛--超越精神的自由。  相似文献   
37.
有些病,因感觉构不成生命威胁,便直忍,直到忍无可忍,才不得不就医。医生说:你挺能忍的,可以拖这么久,只有手术了。这话好几年前就有医生说过,因为还能忍,又拖延了。而今的病痛迫使我不得不答应。  相似文献   
38.
泛温室气体成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温室气体成因认知正在经历着由单一的高度经济活动成因向"泛温室气体成因"的转化,与此同时,《京都议定书》的二元机制也有向单一的减排机制转化的趋势。这两个趋势并行发展,对气候变化问题认知和对策路径提出了挑战。成因的多元化要求应对机制的多元化。实现的路径是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主导,在重视减排的同时,加强增汇机制的作用,并且应增加水循环改善这一新的机制要素,形成减排—增汇—治水的三元应对机制。减排的主要对象依然是发达国家,对于中国等碳汇潜力巨大、水循环影响力巨大的国家,则要通过生态保护建设增加碳汇,并加强水利建设改善水循环,加强和培育自然力碳循环和水循环对温室效应的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3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辉煌。数字创意设计作为新兴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手段,具有巨大的潜力和重要意义。我国现阶段的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主要表现在业态创新、产业融合、空间协同三个方面,但面临着文化挪用、低端锁定、监管失衡的困境。旅游业作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数字中国”战略提出、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旅游行业不断变革、旅游市场需求快速变化的背景下,要抓住机遇,提升数字化、发展网络化和智能化。研究表明,数字创意设计为旅游业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思路和路径,可有效地赋能旅游发展,对实现旅游产业发展的提质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