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8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徐勇同志新著《尉缭子浅说》(以下简称《浅说》)由解放军出版出版发行以来,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笔者认为除其他人论及的优点外,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三个鲜明特色。 《浅说》的第一个鲜明特色是体例新颖、匠心独具地构成了一个多层次多维度交叉叠合式框架结构。该书主体包括“总论”、“译文及浅说”、“附录”三大总分。“总论”分作三:“《尉缭子》的作者和成书”、“《尉缭子》的著录和版本”、“《尉缭子》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附录”析为四:“《尉缭子》校勘记”、“尉缭与《尉缭子》资料汇集”、“近年来国内《尉缭  相似文献   
22.
齐文化与秦汉社会宣兆琦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经过十数年的征战,终于消灭了东方六国,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政治大统一。齐国这个泱泱东方大国的兴衰史也随之划上了句号。然而齐文化并没有也不可能随之而消弭,齐国作为一个政治单位...  相似文献   
23.
徐福东渡,不仅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是中韩关系、尤其中日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然而由于比较复杂的历史原因,关于徐福其人,东渡其事,国内外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有些问题尚呈迷蒙之态,有些问题似成难解之谜。近年来,因考古学、民俗学、人种学资料的不断涌现与丰富,使人们有可能重新认识这段历史。尤其重要的是,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对外交往的扩大,徐福东渡遂又成为热门话题。本文仅就徐福东渡之动因试作探析,以就正于方家。 一、关于徐福东渡动因的几种说法。 1、徐福避祸说。此说认为:因徐福求仙药不成,于秦始皇处不能如诺交帐,遂逃往海外而避之,以免杀身之祸。这是《史记》以来的传统说法,流行最广,以往的史书注家,各类方志几乎都沿此说,甚至也传到海外的朝鲜、日本。 2、徐福开发海外说。此说认为:徐福东渡,客观上进行了中外文化交流。由效果推及动因,当也有海外开发新地的想法,当时方士们对海外情况已有若干了解,因此有移民海外的可能,于是借秦始皇求仙寻药的契机,得以实现自己的宏愿。现今许多学者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4.
《齐文化丛书》第二次顾问、编委扩大会议,于1993年10月20日至22日在淄博市淄川区故园宾馆举行。《丛书》顾问刘蔚华、徐北文、赵蔚芝;《丛书》编委会主任李新泰、钱海骅;副主任李金海、孙树木、陈学振、王志民、张光兴、孙言诚;编委会成员孙开泰、郑杰文、陈书仪、王德敏、宣兆琦出席了会议。《丛书》“文献集成”、“资料汇编”各卷主编或副主编、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的有关专家及淄川区、临淄区的有关领导应邀参加了会议。会前和会议期间《丛书》编委会副主任冯梦令、关玛莉看望了与会代表。未能到会的《丛书》顾问郭化若为会议题了词:“在新发展基础上,奋发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