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2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238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37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主要探讨了青年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的阶级意识理论。作者认为 ,  青年卢卡奇首先对阶级意识特别是资产阶级阶级意识进行了历史发生学的分析 ,既肯定了其相对于封建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 ,又深刻揭示了这种虚假阶级意识内在的二律背反。青年卢卡奇提出 ,不同于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直接性拜物教 ,无产阶级通过批判的中介性方法 (即历史唯物主义 )必然形成具有历史透视感的先进的阶级意识。这是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真正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02.
历史作为一种哲学本体意义上的规定性,它不等同于历史学(历史编纂学)中的“历史”。一般而论,历史学研究,是对象性地认识过去曾经存在的对象的历史领域;而历史性方法则大多是指观察的历时性视角(或过程性人而哲学本体视域中的历史(性),是与辩证法具体的生成性规定一致的。从思想史上看,“历史”作为一个本体性的概念是从赫拉克利特开始的。在他那里,世界的本体是一个永恒的生成过程,赫拉克利特形象地称它为永远燃烧着的“活火”。在这里,生成性一开始就是与辩证法相关联的。可是这种本体意义上的生成性起初并没有被指认为历史…  相似文献   
103.
这是本刊苏明编辑对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进行的学术访谈。张教授认为,在马克思哲学的文本学研究中,不仅要对关键概念的德文原文作出准确的理解,而且还应当运用文献计量学的词频统计方法,来对马克思哲学中相关概念的运用过程进行认真的解读。在对列宁哲学的研究中,要充分注意将隐含在深层历史解读的文本学方法之中的主体视角上的自反思和自批判维度清晰地揭示出来。在对海德格尔哲学的研究中,要注意把海德格尔自己的本真思想与专为不同构境层面上的他性观看所制作的"学术逻辑建构"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04.
在1923年题为《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的讲座中,海德格尔提出,解释学讨论的主题不是已经死去的学术文本,而是文本背后每一个当下的此在生存。由此他认定,解释学的真正学术任务是将此在在其自身中的存在基本特性中显现出来。此在不是实体性的"人",任何此在生存都只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现实条件下的在此生存。此在之"此"是被证伪的在场性。所以,不要简单地说无"此"的一般人的"人"和"个人","个人"生存总是已经处于一种今日的公众被解释状态之中的。此在在公众闲言中表达方式就是今日作为教化出现的历史意识和哲学意识。存在论意义上的解释学就是要"揭示在这种具体的对所形成的真实现象正确的看",即看到此在在其存在特征中的"此"。  相似文献   
105.
这里的话语是言说背后的一种看不见的东西,一种让你能说(能思、能写)的功能系统。就在你说、你写、你思时,它突然在无形的支援背景中被建构起来,成为支配你思想构境的隐性系统,就在你的话音(思绪、书写)落下之时,它应声解构和消失在黑暗之中。话语有一个物质性的支撑(说、想、写),可它并非实体性的物质实存,而是一个瞬间建构—解构的突现和消失的功能场境。正是它,向我们呈现了通常人们每时每刻在不经意使用的言说、写作和思考的话语中实际上存在着一种抑制和排斥性的压迫。  相似文献   
106.
1979年,当代著名史学家布罗代尔在他极有影响的《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书的第二卷中指认,“资本主义”一词是一个“新近出现的词”,它形成于18世纪中期,最早由勃良和普鲁东使用,而一直作为资本主义批判者的马克思却从来没有使用过“资...  相似文献   
107.
资本主义社会发明的新的统治形式,正是与之前的外部强制(高悬的皮鞭)截然不同,即通过控制人们的内在思想中的自主的构境式认同使其自我奴役!权力不再表现为直接的压迫,不再是被具象主体拥有的外部强制,甚至成为了人们自觉追逐的他性镜像(对自由、民主的向往)。它的实现正是通过自拘的纪律,它代表了一种资产阶级全新的社会控制论核心,它的缘起是资本力量让劳动者通过对工厂中与生产运转机制相一致的纪律(技术规范要求)的自我认同,通过持续不断的训练和操作,使外部的纪律内化为自我遵循的身体化规训,以实现对肉体的根本操纵和支配。这恰恰是资产阶级所谓民主社会中普遍发生的自我奴役的自拘性的真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8.
本文第一次从经济学的视域呈现了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时一条鲜为人知的理论线索,即马克思指出从西欧社会经济发展支出发,以分工为现实起点,批判四种私有制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经济生产方式的历史本质,他以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旧哲学的科学实证逻辑,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包含的客观矛盾,以及这种矛盾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马克思1845年抛弃人学异化史观(批判的人本现象学)之后,首次使用的科学批判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09.
本文主要讨论了戈德曼关于马克思哲学思想形成史的看法.他以事实与价值的一元统一的科学人学为逻辑尺度,区分了青年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二元论情境,以及马克思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一元论历史观的基本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0.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篇手稿在苏联东欧先后出版了梁赞诺夫版、阿多拉茨基版、新德文版和MEGA2四个版本。在比较和分析上述不同版本的基础上,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广松涉在20世纪70年代出版了论著,该书以"双联页排印"的方式区分了手稿的初始文本与修订内容,并用异体字标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一文本中的写作。虽然广松涉在此书中持有并非正确的断言,但这并不妨碍此书成为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