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27篇
社会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通过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女性性服务工作者的心理特征是由个体的心理、生理、家庭、社会环境以及时代背景共同作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畸形的需要层次结构,表现为性欲强、虚荣心强、敏感、情绪化,自控力差、好奇心重等。  相似文献   
42.
中国区域性格刻板印象跨文化研究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永志  张海钟 《社科纵横》2009,24(10):157-160
行政区域和地理区域的不同划分,形成了不同的地理文化观念和地理文化景观,并在不断适应与发展中形成不同的文化心理特征。不同的文化心理特征又会形成特定区域的区域文化性格,与此同时这种区域文化性格又会反作用于环境与之相互作用,形成特定区域的不同的区域性性格,而这种区域文化性格之间的彼此巨大的差异性常常导致我们在认知时产生对特定人群的认知偏差,形成区域刻板印象,因此对于中国区域性格刻板印象的跨文化研究显得迫切而实际。  相似文献   
43.
1995年以来,学术界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质疑引发的争论至今仍然在继续。总结12年的争议,形成了下面一些学说:社会适应学说;自我调整学说;适应发展学说;生活适应学说;双维结构学说;发展性标准学说;自我实现学说;敬业乐群学说;不确定性学说;生理社会心理三层次学说;全面性层次性社会适应学说;"二维适应论"学说;心理健康平衡学说;社会性学说;前提功能二维评价学说;十条标准学说;动态平衡学说;实践矛盾学说等。我们坚持自己提出的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分别制定标准编制量表的理论构想,并坚持分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学科制定标准的观点。  相似文献   
44.
小学教育专业不是一个学科教育专业,而是一个职业教育专业,是适应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而设置的专业。目前的学制模式有六年制专科模式、五年制专科模式、三年制专科模式、四年制本科模式、二年制研究生教育模式;培养模式有全科模式和分科模式。新世纪以来,各级各类小学教育专业都在积极探索最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有的倾向于全科模式,有的倾向于分科模式。原中等师范学校升格的师范专科学校强调培养规格一专多能,原师范专科学校升格的本科院校强调培养规格学科专业化。县镇小学校长强调多能化,城市小学校长强调专业化。高等学校内部,学科专业教师认为专业化就是学科知识与技能专业化,教育专业教师认为专业化就是教育理论与技能专业化。因此,必须以《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小学)》为指导,保持多元化、特色化的同时,坚持分科培养原则,逐步走向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化,适应我国未来城市化小班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45.
为了突出育人导向、能力导向、实践导向、专业导向,教育部2011年开始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规定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可以参加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师范专业毕业生必须通过考试才能获得资格证书。这项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师范专业按照培养方案开展教师培养,要经过教育实习,而非师范专业只经过心理学、教育学考试和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就可以获得资格证书。这种政策隐含着对教师教育的否定。特别是各省、市、自治区的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科目和内容与教育部印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之间缺少契合。这可能会导致高等学校取消教师教育专业,开办教师资格证书课程中心,不再为学生提供实习。因此,建议实行四年学科专业教育加一至二年教师职业教育的制度,培养更高水平的基础教育教师。  相似文献   
46.
心理学发展的多元化已经成为当代心理学的显著特点,心理学研究主题的无限延伸与视域的不断扩展、心理学研究方法或研究技术的不断革新与进步,已经成为一种心理学发展趋势。在这种多元化发展的背后,仍潜伏着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对立与危机,为此需要第三种文化来平衡,第三种文化作为一种观念语境的出现,能为科学与人文之间搭建对话、理解、沟通和尊重的桥梁。  相似文献   
47.
评梁漱溟的大心理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梁漱溟的大心理学思想张海钟梁先生晚年所著《人心与人生》一书其实是一部大心理学(或曰广义心理学)。该书以心理学为圆规,论及人与自然,自然与人生理与心理,理智与本能,道德与人生,宗教与艺术等人文领域,梁先生称其为人生哲学。当今之世,科学与哲学分途,自然...  相似文献   
48.
人类的文化、文化模式、文化类型是学术界争论不体的话题,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文化定义,因而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文化模式分型。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心理差异比较研究称为跨文化心理学,中国不同地理区域、行政区域、城乡区域的文化心理差异比较研究称为区域跨文化心理学,简称中国区域心理学。中国区域心理学视野中可以区分出都市文化心理和村落文化心理差异,也可以区分出东西南北中各类地理文化类型以及齐鲁文化、中原文化、燕赵文化、关中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滇黔文化、闽台文化及西藏文化、蒙古草原文化、松辽文化等类型和模式,这些文化类型形成了全国各地不同的文化圈,造就了各地居民的不同文化性格。文化类型心理差异研究不仅有利于跨文化心理学学科建设,也有利于揭示区域文化性格差异的心理原因,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9.
张海钟  李娜 《阴山学刊》2010,(4):16-19,44
中国人伦关系网络一般以血缘与地缘关系为基础,其中又以血缘关系最为重要;中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类型研究可以看作亲情心理学研究的基础理论;发展心理学关于母子依恋的研究也可以视为亲情研究的基础性工作;要研究亲情就必须从生物学角度廓清血缘和姻缘的本质及其感情形成机制;狭义亲情专指有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的人之间的情意,广义亲情则可以包括地缘和业缘关系而形成的情谊以及因机缘关系而形成的情义。  相似文献   
50.
社会表征理论是科学主义心理学陷入困境、心理学研究多元取向的背景下产生的研究群体心理的理论。该理论强调应将心理现象置于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宏观视野中加以研究,强调群体共享的社会认知结构对群体交往产生的影响,它回归了人本主义研究传统。文章通过对社会表征理论的产生背景、基本概念的梳理,进一步揭示它的人本主义回归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