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3篇
综合类   2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同时,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以及原创性的理论创新,都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主张人类社会与生物界一样,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民权”的兴起便是这种进化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他坚持“民生”是“历史的重心”,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并以此为根蒂构建“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孙中山还极为重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其人力胜天的思想,具有时代的进步性和极强的现实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们党历来重视自身建设."三讲”教育就是党中央为加强党的建设作出的重大的战略部暑和决策.实践证明,"三讲”教育不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对新时期党的建设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主张人类社会与生物界一样,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民权”的兴起便是这种进化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他坚持“民生”是“历史的重心”,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并以此为根蒂构建“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孙中山还极为重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其人力胜天的思想,具有时代的进步性和极强的现实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举措。重庆是具有深厚巴文化底蕴和多民族的聚居地,巴人及其后裔土家族创造了大量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土家语、“啰儿调”、摆手舞、南溪号子、傩戏、梯玛神歌、薅草锣鼓、吊脚楼工艺、悬棺葬、“西兰卡普”织锦工艺等。然而面对这些灿若明星的民族文化,其保护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应迅速行动起来,对其进行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的成长,是中西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在郭沫若思想发展的进程上,中国先秦时期的哲学家庄子,不能不说是对他有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郭沫若自己就多次谈到了这一点。他说:“我和周秦诸子接近是在十三、四岁的时候,最先接近的是《庄子》,起初是喜欢他那汪洋恣肆的文章,后来也渐渐为他那形而上学的思想所陶醉,这嗜好支配了我一个相当长远的时期,我在二十年前曾经讴歌过泛神论,事实上是从这儿滥觞出来的。”又说:“我爱我国的庄子。因为我爱他的Pantheism(泛神论)。”等等。其实,泛神论在我国古代哲学中,并不只是庄子的特产。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思想史以致世界思想史上,梁漱溟都是一位不得不浓墨重彩提及的人物之一。是梁漱溟创立了新孔学的思想体系,是梁漱溟对柏格森哲学赞赏有加,是梁漱溟提出了西洋、印度、中国“三路向”的文化观,是梁漱溟主张中国的“乡村建设”并实践“乡建教育”,是梁漱溟倡导建立“以伦理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时时处处“照辩证法办事”,努力解决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对党、对人民、对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通过对毛泽东与邓小平辩证法的比较研究,阐述了邓小平发展辩证法,创造“生活和历史的辩证法”(邓小平语),在实践中成功地运用辩证法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与邓小平的辩证法既相互联系,又各具特色.毛泽东强调矛盾的斗争性,而邓小平则更强调矛盾的同一性;毛泽东重视矛盾双方的不平衡,而邓小平更注重矛盾双方的平衡.毛泽东和邓小平一生都注意照辩证法办事,但毛泽东晚年仍坚持斗争哲学;邓小平则成功实现了由斗争哲学向"建设哲学"的伟大转变.邓小平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篇章,并在实践和理论上发展了辩证法,推进了辩证法,创造了"生活和历史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主张人类社会与生物界一样,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民权"的兴起便是这种进化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他坚持"民生"是"历史的重心",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并以此为根蒂构建"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孙中山还极为重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其人力胜天的思想,具有时代的进步性和极强的现实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