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人口学   5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随着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城市之间人员流动量逐年扩大。沪宁、沪杭高铁沿线客流量呈增长状态。各车站客流量呈明显的阶梯分布状态,且与经济活动能力成正比。根据高铁各站点客流量的空间分布,从车站功能、城市功能、城市定位等角度看,沿线城市应加强城际高铁站点附近的配套建设,完善城市商务服务功能建设,坚持城市发展的差异化战略。  相似文献   
22.
变革中的劳动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各国或地区采用不同的经济和社会政策以应对失业这一全球性问题。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时代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 ,就业类型和工作方式在不断变化 ,它要求社会保持一支富有弹性、在数量上可调整的、并且易于流动的劳动力大军。终生教育是使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始终具有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经济形式的多元化 ,更需要社会一体化 ,政府的调控政策在解决就业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文章利用2014年中国老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数据(CLHLS),将安德森健康行为模型作为理论框架剖析中国失能老年人群对长期照护服务使用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表明:安德森模型中的3类变量中只有使能因素和需求因素对服务的选择产生了显著影响,前倾因素则不显著.据此,文章得出与前人研究不同的结论:在中国当前的现实情境和文化背景下,老人对于长期照护服务的使用更多的是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即便个人有使用某种健康服务的特征和倾向,但仍受制于政策环境、个人与家庭能力以及健康状况等能力和需求要素.此外,文章引入家庭照料者意愿这一变量,对安德森模型进行本土化改造的探索,并对服务需求评估工具、家庭发展能力和社区服务未来走向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4.
浦东老年社会事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问题日益突出。研究老年社会事业发展,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老年社会事业规划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浦东新区的老年人口及需求的调查,分析了浦东老年人口和老龄化的特点,研究了老年人口的需求;从需求供给关系和资源配置等角度,探讨了浦东新区老年社会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5.
充分利用利益导向机制,推动农村社区发展,以优化我国农村计划生育的工作环境,是我国人口学界和计划生育部门近年来努力探讨的一个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本文谨根据我们多年研究和实践的心得,对这一问题在理论和认识上谈点看法;就教于学术界同仁并以此促进农村社区发展与计划生育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6.
农村妇女就业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妇女就业的现状分析彭希哲,黄娟1979年承包责任制推行以后,农村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的突飞猛进。农村女性劳动力作为积极的经济增长因素,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国家教委/联合国人口基金会P04项目的“妇女就业与生育率”课题的调查结果,深化了...  相似文献   
27.
试论老年生活保障与农村人口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胎生育是中国农村人口控制的主要难点,而人们对老年生活的担忧则被普遍认为是多胎生育的最主要动因之一。 1990年夏秋,我们在江苏太仓县、湖南武冈县和河南社旗县的5个村进行了生育率调  相似文献   
28.
试论经济发展在中国生育率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世纪60年代起,生育革命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如果说50年代以前普遍的低生育率只是存在于西方发达国家,时至今日,除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亚和部分拉美国家外,生育率转变已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开始进行,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并已进入接近完成阶段。在转变过程中,对促成转变的主要决定因素的分析也就成为人口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出现了诸如人口转变理论、中间变量理论、代际财富流理论等众多学说和流派;然而,不论各种理论的出发点和注重面如何,经济发展在此间发挥的作用依然是一个最难达成共识而又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数据和解放40年来的有关人口和经济指标,对生育率转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9.
伴随生育率下降的人口态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近几十年来,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发生的生育率下降,已被称为人类历史及人类社会上的一次生育革命,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即由高生育率、高死亡率转变为低生育率、低死亡率)已经或即将在一、二十年内完成。相当时期以来,由于人们把主要精力放在降低生育率上,加之生育率下降又如此急速,使得很少有人在注意伴随生育率下降而来的问题。本文旨在考察中国生育下降的历程以及所产生的影响。中国的情况引人注目,因为  相似文献   
30.
区域人口承载能力的多因素分析——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人口增长的规划控制目标,从根本上取决于其人口承载量的拓展潜力.区域人口承载能力研究,所面对的是由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构成的复杂巨系统,必须充分重视研究对象的系统属性.本文在构建区域人口承载能力系统框架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并对上海在不同发展阶段,与不同标准相对应的各项资源经济要素所能提供的人口承载能力进行了测算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