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1.
在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取得颇多成就之际,社会工作本土化成为各界关注的核心议题。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建构,是实现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目标的关键路径。基于此,对当前学界关于中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研究成果的梳理与反思,显得尤为必要;同时,提出“文化自觉”、“理论自觉”、“专业自觉”、“制度自觉”应成为中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反思性回顾和梳理现有的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路径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在结合我国社会工作建构性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即“双向嵌入”理论视角。现有研究中的“单向嵌入观”与“内在转型观”都存在各自理论解释的限度,难以有效回应现实发展的需要;而秉承“双向嵌入”的理论分析视角,则能有效解决上述两种观点之间的张力和不足,并在解释社会工作发展路径时呈现出更高程度的恰切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当前民办社会工作组织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和回顾,指出现有研究取得的成果,并揭示了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文章最后提出了我国未来民办社会工作组织评估研究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4.
医科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机构建设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助人专业和学科,是建立在专业理论和专业实习基础上的应用型专业。文章从笔者所在院校已开设6年的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出发,分析了医科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机构的现状及问题;同时,也阐述了其在不断探索中取得的成就;最后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医科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机构建设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双重改革的进程中,上海部分国企干部转制成为社区干部——“社嫂”,并用其社区化的身份实践使“社区”替代“单位”成为连接国家与个人的新型组织通道。本文从社区的双重属性与个体实践的联结性视角出发,探讨这批国企转制干部的社区化身份建构及其生成机制。研究发现,社区的双重属性对“社嫂”在不同时期的身份转换具有差异化的形塑作用:政治性形塑了他们对国家身份的想象与认同延续;社会性赋予了“社嫂”新的身份意涵,重构了包括“社嫂”在内的社会大众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社嫂”群体积极的社区实践也促进了其身份功能的发挥以及社区双重属性的弥合。同时,国家与个人的关系也可从国企转制干部的社区化身份实践过程中得以一窥。  相似文献   
16.
徐选国  陈雪 《社会科学》2024,(4):154-168+137
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社会工作被希冀在治理场域中充分发挥专业效能,然而,在专业规范的要求下却出现理论悬浮于实践的反常现象。现有的许多讨论忽略了来自西方情境下的专业规范与本土治理情境的适应性及其张力机制,因而不能完全解释我国社会工作实践中的理论悬浮现象。对K市困境儿童社会工作实践进行的考察发现,理论对实践的单向建构、理论在实践中沦为书写工具,以及理论的碎片化组合运用,构成我国社会工作服务实践中理论与实践互动的现实图景。深入地看,社会工作理论悬浮现象是以西方知识体系为中心的专业规范与本土治理情境之间的张力形塑而成,二者冲突下形成的形式自证、实践先行与专业妥协是导致理论悬浮的内在机理。增强社会工作文化自觉、理论自觉、实践自觉和专业自觉,促进基于我国本土实践情境的社会工作知识生产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是改变这一现象的关键性行动。  相似文献   
17.
成长小组是社会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因其具有特殊的优势,与青少年群体自身所具有的特点紧密结合。本文从这一潜在契合点出发,首先对成长小组相关知识进行概述,其次分析了当前青少年群体的心理——社会特征,进而阐述了成长小组运用于青少年社会工作中所具有的优势,最后探索了一条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成长小组的实践模式和策略,以期对相关领域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灾后社会工作力量和社会工作组织以一种外来植入性方式介入灾区重建中,并对灾后重建发挥积极作用。本文以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在四川灾后建立的首批五家社会工作组织试点为例,首先阐述了灾后社会工作组织的植入性内涵及特征,进一步论证了植入性社会工作组织在灾后重建乃至整个社会建设事业中发挥的成效及其面临的困境,最后对未来我国植入性社会工作组织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索和论证。  相似文献   
19.
如何实现社区的善治,重建社区生活共同体,成为当前政府、社会、高校等各界无法回避的核心议题。由于当前社区类型的多样化、社会生活的网络化、社区公共事务冷漠化等社区“碎片化”问题,社区治理在中国这样一个“巨型社会主义国家”中更显重要和紧迫。本文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视角,以社会的再组织化为路径,通过形塑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分工与合作关系,发展新型社会组织,培育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构建建立新社会服务体系等,以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的深度整合,创新社区治理体制,形成一种协调、整合、分工、合作的治理格局。新的治理方式有利于进一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促进社区公平实现的可能,并最终迈向服务型社区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20.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助人专业和学科,是建立在专业理论和专业实习基础上的应用型专业。文章从笔者所在院校已开设6年的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出发,分析了医科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机构的现状及问题;同时,也阐述了其在不断探索中取得的成就;最后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医科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机构建设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