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1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我不是村上迷,除了读过他《挪威的森林》等为数不多的几篇作品外,对其了解极其肤浅。如果不是汶川大地震以及震后出现的地震文学热潮,我还真的没注意到村上春树还写过与《挪威的森林》风格迥异的“地震之后系列”的一组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42.
曾军 《学术界》2011,163(12)
“上海学”经历了因“上海学”(Shanghaiology)的倡导而频发争议到以“上海研究”( Shanghai Studies)为名的多学科共进的过程.但是,在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学术思潮的影响下,“上海学”以及与之相关的区域研究正在经历着一种自反性过程.从萨义德对“东方学”的反思到竹内好、沟口雄三、陈光兴等人对“作为方法”研究路径的探讨,一种反思性的区域研究范式正在形成.为此,我们提出对“上海作为方法”为特点的反思性上海学可能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43.
尽管巴赫金的思想往往被简化为复调、对话和狂欢,但如果要真正把握其思想的源头,还必须回到其早期的哲学美学思想之中。巴赫金正是在自己独创的建立在我与他人关系基础上的行为哲学,以作者与主人公(包括其未展开的主人公与读者之间的)审美活动为对象,引入马克思主义交往思想,从而形成了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倾向的审美交往理论的,而其以作者与主人公间的交往对话为特征的复调和以话语为媒介、以外位性和长远时间为特征的对话主义也只有在审美交往的范畴内才能获得更为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44.
高校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方面出现了不少问题。一方面是“写作学”淡出了中国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另一方面则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转型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出现了文学写作、应用写作和创意写作三分天下的格局。而在高校写作教学中,以上海大学为例,也存在门数众多但分布不均、理论有余而训练不足、教学粗放缺乏精耕等特点,以及在师资队伍、教学方法、运行经费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设计落地方案,并在体制机制上获得相应的保障。同时,在写作人才培养的观念上,还需要重新认识“中文系不培养作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5.
作为一个兼具多种身份的学者,许明的学术经历经历了从北京到上海两个重要阶段,他的学术起步是从美学研究开始的,<美的认知结构>是从理论思辨角度展开美学研究的反思,审美风尚史的研究强化了许明美学研究兴趣的转向:从抽象的美学思辨转向实证的审美考古.在美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美学史构成了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正是延续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问题的密切关注,使得许明从90年代开始在文艺批评领域提出建设新意识形态批评.进入新世纪以来,许明的学术研究逐渐凝聚为"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问题,并形成"大文化史观".  相似文献   
46.
余三定的《新时期学术发展的回瞻》(以下简称《回瞻》)已经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无疑对新时期学术史研究起了一个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文革”结束到现在,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作为我们这个学术时代的基本语境不仅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被人“习以为常”以  相似文献   
47.
四库馆臣提出“四书之《大学》、《中庸》”和“《礼记》之《大学》、《中庸》”两个概念,反映了《大学》、《中庸》与《礼记》的分合作为汉唐——宋明——清三阶段学术转轨标志的事实。经考释可知,“《礼记》之《大学》、《中庸》”属经学范畴,“四书之《大学》、《中庸》”属理学范畴,分属不同的思想体系,有其各自的渊源。  相似文献   
48.
曾军 《学习与探索》2008,(2):193-198
近年来各种围绕文艺学学科反思的争论,其实有着复杂的理论背景和历史纠葛.在中国20世纪近百年文艺学学科发展史背景上,将新中国文学理论教材编写置于现代中国、前苏联和当代西方的比较视野中予以考察不难发现,新中国草创时期的文学理论没有完全照搬"前苏联体系",而是体现出了"中国化"的努力;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理论的繁荣呈现出明显的"美学化"倾向;近些年来尽管争论不断,但是文学理论的"文化化"趋势却是一致的.从比较视野角度重新定位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问题可以看出,文学理论没有走向终结,而是在继续创新.  相似文献   
49.
曾军 《云梦学刊》2007,28(4):22-27
大学中文系的教师一般都身兼着文学研究和文学教育双重职责。尽管在当前中国大学“跨越式发展”中有着对研究的过分强调,但是知识生产终究会受到社会需要这一瓶颈的限制,尤其是对于一个承载着学科、专业发展的中文系而言,文学教育更是其中心性的活动,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文学教育的走向决定了中文系的未来。  相似文献   
50.
适逢华中师范大学百年华诞之际,华中师大、武汉大学、湖北大学和湖北社科院发起并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学研究室承办的“上博藏战国楚竹书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3月29日上午在华中师大科学会堂隆重开幕。与会代表有华中师大、武汉大学、湖北大学、湖北省社科院、空军雷达学院、武汉理工大学、荆州师范学院、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博物馆等单位以及日、韩两国对楚竹书颇有研究兴趣的专家学者共40余人。会议为期一天,提交论文20多篇,主题发言14人,马敏副校长到会并致开幕词。会议重点围绕《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