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0 毫秒
31.
唐末五代,鉴于儒家忠义思想深入人心,许多军阀打着"忠义"旗号发展势力,而一些叛乱因将士胸怀儒家忠义思想而难成气候.儒家忠义思想不但使某些政治野心家难以篡夺皇(王)权,而且还激励将士保家卫国,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维持社会安定、巩固国家统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32.
明清时期,雷州地区兴建了不少"风水工程"。这些"风水工程"大多数与学校教育或科举考试有关。这些"风水工程"能给落后地区的人们(尤其是士人)带来莫大的心理慰藉。古代雷州士人最迫切的愿望是科举及第,平步青云;而官员们营建的一项项"风水工程",正是赠送给每位士人甜美的"心灵鸡汤"、丰盛的"精神宴席",同时也是封建官员争取士民支持的"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33.
五代时期,钱镠由一介平民而晋身为吴越国王.他的成功绝非偶然,一是他善于争取将士的支持及激励士气;二是他善于争取民众,并且重视兴修水利,发展经济;三是他礼贤下士,"忠君"睦邻.钱镠励精图治,终于使吴越国得以在乱世之中长久偏安一隅.钱镠对属下较宽容,而对亲人近侍却较严格,自身又简朴而勤勉,与同时期其他军阀、君王作风迥然有别.  相似文献   
34.
论刘知远     
论刘知远曾国富在五代史中,李存勖建立的后唐,石敬瑭建立的后晋,刘知远建立的后汉,因其建国者皆出自沙陀部族,故称“沙陀三王朝”。在沙陀三王朝中,后汉政权只存在了四年,其建立者刘知远也只做了一年的皇帝,国祚甚速,帝龄极短。究其根源,除客观因素外,与刘知远...  相似文献   
35.
五代是个战乱的时代,也是重武轻文,儒学式微的时代;但儒士却得到了许多政权统治者的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儒士在政治上积极参与各国的礼仪制度建设,以儒学政治理念影响统治者,对君主的错误直言谏诤,努力推行仁德之政;在军事上,儒士为军阀将帅执掌书檄,运筹帷幄,化解危机,甚至统兵作战;在文化上推行教化,保存整理文化典籍,著书立说。儒士在五代历史上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6.
唐末五代将帅身后的女性,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虽然她们人数不算众多,但是由于她们与将帅生活贴近,因而对将帅、对历史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为了谋求政治、军事利益,将帅们在多方面利用了他们身后的女性。受时代的影响,这些女性虽然也有过荣华与安逸,但她们的人生结局却大多不幸。透过唐末五代将帅身后女性的生存状态,可以窥见封建时代妇女的地位及其命运。  相似文献   
37.
唐宋之际,割据岭南的南汉几代统治者都过着纸醉金迷的奢靡生活,在历史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导致宦官擅权,政治腐败;加重了岭南地区人民的负担,导致了岭南局势的动荡;削弱了南汉的国防力量。  相似文献   
38.
五代史上,后唐王朝曾两度对蜀用兵。第一次用兵,仅用70日即灭亡了前蜀国;第二次用兵,费时半年,却是无功而返。作者认为:前蜀后主王衍的昏愦腐败,导致众叛亲离,军无斗志,以及后后军队贯彻了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和采取了攻战与招抚相结合的战术,这是后唐第一次对蜀用兵进军神速之原因;而董平璋、孟知祥联军的强大以及后唐军队战略上的错误、根饷转输的困难、个别将领的轻敌,则是后唐第二次对蜀用兵失败的根源。  相似文献   
39.
后汉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封建王朝,只维护了4年的统治.刘知远早死,隐帝年少继位,宫廷血案的发生,郭威称兵向阙是后汉速亡的偶然因素;而统治阶级内争激烈,阶级矛盾尖锐则是后汉速亡的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40.
五代时期,中原及南方地区处于分裂、割据、混战状态.连绵战争加剧了汉族的内部矛盾,严重削弱了汉族封建王朝的国力.北方强盛的契丹族乘虚而入,造成了严重的边患,民族矛盾尖锐;西北党项等族也倔强一隅,阻挠中西交通.中原五代统治者采取了加强边防、设法削弱契丹力量、构建睦邻关系、遣使沟通化解矛盾、军事征服与政治招抚相结合等策略,安边靖边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