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5篇
综合类   12篇
社会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21.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神经营养素家族中重要的神经生长因子,对维持脑神经元的正常生理机能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其生物学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运动刺激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元中表达有影响,最新研究发现这一过程中还伴随对脑基因表达和神经元再生的影响.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运动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2.
23.
练字测验     
段成式 《当代老年》2009,(10):41-41,25
下面诗句都是用“黄昏”一词来押韵的,现把其中一个字空出来,请你猜一猜是什么字?  相似文献   
2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活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交叉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格局,十四大又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这一举措必然迎来新的生产力解放的大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经验证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都需要强有力的思想  相似文献   
25.
所谓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是理性精神(亦即科学精神)。科学和理性是凭借严格的逻辑证明和推理建立起的,因而逻辑学最能体现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人文精神)有着很大的差异。王国维把以逻辑学为基本内容的理性精神与重视直觉经验的人文精神相对立,因其无力解决此对立而陷入二难境地。一王国维关于逻辑学的二难困境其实质上是对西方文化基本精神(理性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人文精神)关系无法处理的一种困惑。他认为理性的“可信”与人文主义的“可爱”格格不入,而二者又无法丢弃。“哲学上之说,…  相似文献   
26.
荀子关于“名”之谬误思想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荀子把所谓的“邪说辟言之离正道而擅作者”归纳为“三惑”,即“用名以乱名”、“用实以乱名”、“用名以乱实”,提出破“三惑”的方法。这是荀子关于“名”的谬误思想。荀子“三惑”思想的提出,主要地是为当时的社会、政治、儒家思想服务的,而不是揭露那些违反思维规律、规则所发生的逻辑错误。  相似文献   
27.
曾昭式 《社会科学》2000,1(9):38-42
中国近代 ,逻辑学东渐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很好的发展。这说明逻辑学并没有真正扎根于中国文化。任一文化领域的发展不仅受经济状况的制约 ,而且受其它文化领域的发展状况的影响。换言之 ,每一学科的发展都需要相应的文化环境 ,环境适宜该学科才能生长起来。具体到逻辑学而言 ,当前国内逻辑学发展状况与其生长的文化环境密切相关。那么 ,逻辑学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文化环境呢 ?我们对于逻辑学东渐命运的文化原因探析也许能为此提供一点启示。同时此种探讨本质上是想从逻辑学角度对西方文化在近代中国之命运作一透视 ,此种透视对于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28.
歇后语,壮语叫做vahgud、vahbiengjlaeng,是vahbeij的一种类型。歇后语结构严谨、形象生动、寓意隽永,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所以被广泛运用于日常语言和文学作品中。但是,由于乡情风俗、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如果在翻译为汉语时生搬硬套,语言效果一定不好。  相似文献   
29.
从先秦文化特点看《墨辩》的“故、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昭式 《南都学坛》1999,19(2):47-49
我国先秦时期后期墨家建立了辩学,“故、理、类”是墨家辩学的重要范畴。它们是为谈说论辩服务的,有别于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理论的三段论的前提,有其独特的内涵。这是先秦文化特点决定的,东西文化的差异,决定着“故、理、类”仅仅是立“辞”的准则、依据,立“辞”是为辩论服务的,辩的作用在于为社会政治服务,在于辩论取胜。  相似文献   
30.
“崔清田先生口述史片段”记录着崔清田先生中国逻辑史研究历程,反映出其中国逻辑思想,即,研究中国逻辑史理应以“历史分析”、“文化诠释”的方法还中国逻辑本来面目,中国逻辑本来面目为“名学”、“辩学”、中国逻辑推理类型为“推类”。“历史分析”、“文化诠释”、“名学”、“辩学”和“推类”这五范畴构成了崔先生的整个中国逻辑史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