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37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14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3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朱新婷  沈志超 《职业》2014,(18):127-128
德育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必修课,随着时代发展及现行教材的不断调整,德育课越来越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课堂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其发展需要。本文从转变观念、改革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和改革评价模式四个方面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相似文献   
62.
63.
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失业率一路攀升,尖锐的劳动力供求矛盾使就业问题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宏观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运用总供需模型,分析了我国失业加剧的原因,从近期和远期、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提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4.
政府是支持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对科学研究的财政支出逐年增加。而公众对科学技术研究的经费使用问题,常有质疑的声音。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社会公众对科学技术发展热情很高,认为海洋科技是应重点投入的领域。社会公众愿意为科学技术,尤其是海洋科技发展愿意提供的资金远高于实际相关科技领域所获得的经费,这表明,从公众角度来看,科学技术,尤其是海洋科技领域,还有较大的加大投资的空间。  相似文献   
65.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很多,根本问题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真正面向市场办学。本文拟就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存在的问题专业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的专业设置背离市场需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专...  相似文献   
66.
马克思对小农的特点进行了系统的论述。马克思所言小农的这些特点,可以解释相当一部分国家宪政道路坎坷蹒跚的缘由:小农的脆弱使它呼唤专制和集权;小农的隔离状态使它淡漠民主;小农的安于现状使它排斥政治变革;小农的听命于天扼杀了对自由和人权的强烈需求;小农"打土豪分田地"的均平渴望开掘了财产权的坟墓。就宪政的角度而言,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在于实现农民向公民的身份转变。  相似文献   
67.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特色内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定性、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特殊规定性以及支撑内容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特殊规定性决定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既不能简单模仿照搬国外做法,又不能简单走回头路,必须运用创新理论进行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68.
任何知识、技能的传授总是同一定的情感教育相联系的。教师应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丰富的情感资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借助广播电视、英语报刊杂志等社会媒体,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掌握英语的进程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9.
[摘要]藏文史籍中存在着两类有关中原地区的记载。一类是吐蕃历史的唐蕃关系部分有关中原的记载,另一类则是由专门篇章所记载的中原历史,并可细分为“中原王统世系”和“中原教法源流”两部分。这些记载以其独特的方式折射出藏族史家从其自身的世界观、历史观、文化观和价值观及立场出发,阐发他们对中原地区及中原历史的态度与观点,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0.
朱新屋 《唐都学刊》2013,29(2):85-91
晚清民初的地方自治热潮,不完全是政治变革和社会变动影响下的新事物,而实与明清以来士绅的“化乡”观念和实践有关.以晚清温州士绅王毓英的学与行为例,通过考察其时代意识和世界知识、乡绅意识与化乡实践以及地方自治与国家认同三者之间的交织互动,可以看到晚清民初地方自治背后的传统因素.王毓英通过修水利、移风俗、兴教育和办实业等四个方面的自治理念与实践,展现了这种地方自治背后“由爱乡而爱国”的文化逻辑.这种“由爱乡而爱国”的文化逻辑,与明清以来主张化乡的乡绅意识一脉相承.以王毓英为个案,或可将之视为晚清士绅处理地方与国家关系的普遍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