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指出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教学处于边缘化状态,面临诸多困难,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开展互利共赢的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农业合作,特别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粮食出口国经贸关系,对中国更好地充实耕地资源占有量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施有重要现实意义。以稻米、小麦、玉米和大豆为例,分析了1995—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贸易演变趋势,并估算了双方粮食贸易的虚拟耕地资源流量。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贸易量持续波动变化,2008年以来中国一直处于净进口地位且净进口量不断增长,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增速更快且中国主要出口稻米、主要进口稻米和玉米;“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后的2008—2012年和2013—2016年,中国通过粮食贸易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别累计净进口虚拟耕地83.60万公顷和403.53万公顷,其中通过稻米贸易分别累计净进口虚拟耕地73.84万公顷和239.74万公顷。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95—2020年贸易数据,利用HP滤波法、CMS模型分析了中国大麦进口贸易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大麦进口贸易波动方向发生了4次转换,由此划分出5个贸易阶段,且波动方向转换的频率持续加快,波动幅度持续扩大;中国大麦进口长期趋势值的快速增长及实际进口量的上下起伏是引起贸易波动的重要缘由;世界大麦出口规模的扩张难以有效填补中国大麦需求的快速增长,反而由于出口规模的不稳定引发了贸易波动;中国未能及时根据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调整进口来源,未能充分利用新兴大麦出口市场抑制贸易波动;中国具有较好的进口引力基础,但受到贸易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进口引力的作用效果未能与国内市场供需变化相匹配,进而经常引起贸易波动。因此,中国应适时调整进口市场结构,注重新兴市场的培育与运用;进一步发挥进口引力优势,联动国内外两个市场,更好满足国内大麦需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谷物贸易及其国际竞争力演变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数据和WTO数据库数据,对1995-2012年中国谷物贸易及其国际竞争力演变趋势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谷物贸易在1995-2008年以净出口为主,但从2009年起转为净进口且净进口量持续增加,各类谷物贸易近年来也都已处于净进口状态且净进口量也均在不断增加;中国谷物进口产品结构与出口产品结构均存在显著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近年来,小麦、大麦和玉米是主要进口谷物,玉米和稻米是主要出口谷物;中国谷物进口市场主要集中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泰国、越南和法国,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朝鲜、韩国、日本、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东亚国家和地区;中国谷物在2008年以前曾具有国际竞争力,但此后已不具有国际竞争力;中国小麦和大麦一直都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玉米和稻米曾具有国际竞争力,而近年来也已不具有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黄添池  李先德 《源流》2011,(23):48-49
从韶关市通往翁源县城有一条公路干线,经过毗邻曲江、始兴的交汇点,有一个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美丽村庄。连绵几十平方公里的大山,把该村围成一块小盆地,四周山高林密,青山绿水,村道四通八达,水泥马路通往自然村组、农户家门口;农户建起的楼房,一排排,一座座,成为一道道亮丽风景线。这就是翁源县新江镇太坪村。  相似文献   
16.
根据小麦、玉米和稻谷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国内外月度价格数据,利用VEC DCC GARCH模型研究了中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对国内外粮食价格波动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均值溢出效应;政策实施前,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具有波动溢出效应,而实施后不具有波动溢出效应,并且国内外粮食价格相关关系的持久性减弱。由此可见,中国实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有助于减少国际粮食市场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但同时也扭曲了国内粮食市场,提出国家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在价格发现和配置资源中的作用,尽快完善和改革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7.
粮食价格调控政策对粮价波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1~2013年我国小麦、稻谷和玉米三种主粮的相关数据建立VAR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研究我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粮食储备政策和粮食进出口政策对三种主粮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和稻谷市场价格的波动在短期内受自身滞后项和价格支持政策的共同影响,长期受价格支持政策的影响最大,而储备政策和进出口政策对小麦和稻谷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小;玉米价格波动受价格支持政策的影响没有小麦和稻谷显著,自身价格波动在玉米市场价格波动中起主导作用,但储备政策和进出口政策对玉米市场价格波动的冲击相对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乌克兰危机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影响与中国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建“乌克兰危机—全球农产品市场—全球粮食安全”分析框架,系统分析乌克兰危机对全球农产品市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以及其连锁效应对全球粮食安全的潜在影响。分析表明,全球农资和能源价格上涨,将引发全球农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受运输中断和出口限制措施的影响,全球农产品贸易规模下降、全球农产品供应趋紧;国际农产品价格飙升,将影响全球农产品消费的稳定性。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全球贫困和饥饿人口增加,加剧粮食安全问题。面对乌克兰危机造成的复杂形势,中国粮食安全受到的负面影响总体可控,但部分农产品面临进口风险和保供稳价压力,并波及中国农产品贸易对外布局。因此,中国应在确保主粮绝对安全的基础上,建立保障“大食物”安全的农业供给体系;完善国内价格“防火墙”机制;坚持国际农产品进口多元化,并积极推动多边农业合作。  相似文献   
19.
中亚是我国农产品进口的重要区域,采用联合国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HS-6分位贸易数据测算了1992-2020年中国从中亚进口农产品的贸易边际,并进一步分析了各贸易边际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第一,不同贸易边际对中国从中亚农产品进口份额的贡献存在较大国别差异,整体上,中国从中亚农产品进口份额增长是由数量边际驱动的。中国从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进口份额增长先后受扩展边际和数量边际增长的驱动;从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进口份额增长几乎完全依赖于数量边际的增长;从乌兹别克斯坦进口份额的增长则是扩展边际和价格边际共同提升促成的,但这一趋势正在减弱。第二,近年来中国从中亚进口小麦和油脂产品持续增长,进一步挖掘其进口潜力对于中国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第三,从影响因素看,地理距离和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对扩展边际有显著正向作用,中国对外投资存量与中亚五国农业生产效率的交互项对市场份额和价格边际有显著正向作用。准确把握贸易边际增长结构能令贸易政策的选择更加有的放矢。未来中国作为需求方应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以对外投资等方式促进中亚五国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积极发挥双边贸易协定作用,实现中亚五国农业发展和中国进口多元化战略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