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李方祥 《中华魂》2008,(10):32-35
转战陕北,既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在延安极为困难的时期,也是极其辉煌的时期。毛泽东以其超人的胆识,娴熟地驾驭和指挥对敌作战,以弱胜强,终于赢得了扭转战争全局的主动权。这个艰辛历程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继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李方祥 《中华魂》2012,(23):28-31
最近,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将军之子白先勇先生,精选了500余幅鲜为人知的照片.在大陆出版了《白崇禧将军身影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直接帮助和指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按照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同时,中国千百年所形成的民族传统在近代的发展和演化,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内在思想逻辑。经世思想的凸显、思想汇通的趋势、启蒙哲学的形成以及中国本土的政治理想主义在近代的滥觞,为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淀了文化基础。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嬗蜕与传统学社向共产主义小组的演化,使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带有较浓厚的传统色彩。近代传统使中国马克思主义运动具有儒家文化浓厚的泛道德主义色彩和张扬主观能动性等初始特点。  相似文献   
14.
当代文明发展的危机使人们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可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丰富的道德学说、完备的封建道德思想体系、最发达的道德教育体系和极丰富的经验,对于中华民族社会秩序的长期稳定起到了突出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如何和谐运行只是做了原则性的描绘,中国传统和谐思想有益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5.
李方祥 《中华魂》2010,(2):41-44
在去年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有人提出北京大学具有传播普世价值的传统,说什么“北大一直担当着普世价值与自由思想输出者,自由的精神传统的确立者”。众所周知,在北京大学工作时期的李大钊、陈独秀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曾热情地传播民主、科学、自由等现代观念,但是如果把他们当时所传播的民主看作是普世价值,这是违背当时的历史事实和思想实际的。  相似文献   
16.
食货派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史问题论战之后形成的以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为研究旨趣的学术团体。食货派形成以陶希圣为主要代表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学术队伍,注重系统搜集和整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专题史料,并以此基础,在寺院经济史等方面开辟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7.
李方祥 《中华魂》2010,(9):21-27
大革命失败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大肆搜捕、禁锢和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对广大工农民众和劳动人民实行血腥统治.中国顿时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所吓倒.英勇地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掀起了土地革命战争风暴,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8.
李方祥 《中华魂》2012,(3):12-16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①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深受世人爱戴的革命先驱,却在辛亥革命百周年纪念之际遭到有些人的贬损甚至否定,这种现象很值得关注,他们提出的观点也很需要给予辨驳。  相似文献   
19.
李方祥 《中华魂》2010,(4):34-38
基层组织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声誉。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是否牢固这样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客观分析了当前党内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存在的六个方面的问题,其中关于基层组织建设方面,  相似文献   
20.
劳资关系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重要关系之一。“五反”运动后,新民主主义劳资关系出现了新的矛盾,国家在新的矛盾的基础上对劳资关系进行及时调整,如推动成立以发展生产为中心的劳资协商会议,倡导签订劳资集体合同,保证企业获得合法盈利,确立体现“劳资两利”的企业利润分配原则等等。这些措施不仅将劳资关系纳入正常化,使之符合“劳资两利”的原则,而且使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和经营得以恢复和发展,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和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