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90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34篇
社会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31.
孔子赴周学礼,是在他三十四岁那年.孔子向老子学礼,其中包括丧葬之礼.老子在周王朝任藏室史,隶属于太史,有机会参与朝廷的丧葬之礼.老子入楚是在周王朝发生内乱之际,是随王子朝及周太史一道进入楚地,并在苦县隐居.王子朝携带大批典籍入楚,老子及周太史的职责,使得他们必须随同前往.楚国对流亡人员的安置方式,使得老子和周太史同处陈地.孔子曾在陈地有过较长时间的驻留,与老子的隐居地相邻,两人存在继续交往的机遇和可能.有关孔子、老子在楚地相见的传说,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生成的.  相似文献   
32.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生确实如此,大起大落,变化无常。本来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朋友,经历人世沧桑之后,有的高官厚禄,腰缠万贯,有的却落魄江湖,举步维艰,形成对比鲜明的巨大反差。在这种情况下,往日的贫贱之交如何继续来往,成为从古到今的热门话题。 宋弘是东汉王朝的大臣,光武帝刘秀问他:“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宋弘回答:“臣闻贫贱之交不可移,糟糠之妻不下堂。”刘秀是为他姐姐阳湖公主提亲而引出这个话题,宋弘则是委婉地加以拒绝。人际交往最忌嫌贫爱富,因此,宋弘的回答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贫贱…  相似文献   
33.
朝政与民俗事象的消长──古代京都赋文化指向蠡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政和民俗都属于社群文化范畴,但其性质又有明显的区别。朝政是制度化的,比较固定,民俗却富于变化。朝政受礼的制约,而民俗则随意性较大。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代京都赋在涉及朝政和民俗事象时,因所处历史阶段和作家价值观、审美观的差异,对朝政和民俗事象的取舍标准也多种多样。朝政与民俗事象在古代京都赋中或分或合,此消彼长,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一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是京都赋的奠基之作,这两篇作品从总体上看,既有朝政的展示,又有民俗的再现。可是,如果把作品的西京部分和东京部…  相似文献   
34.
<诗经>的<小雅><大雅>,其文本形态和结构模式与<国风>多有相异之处,<雅>诗篇幅长而且结构复杂.<雅>诗文本形态和结构有标准型和非标准型的区别,每种类型又有多种样式.文本形态和结构模式标准型的<雅>诗,有其历史生成过程,并且和相关题材存在对应关系.标准型<雅>诗呈现出的文本形态和结构模式,渗透多种重要的理念.  相似文献   
35.
《山海经》对北方地区土著居民形貌的记载,多有生理器官缺陷的展示。这种缺陷有三种类型:一是身体器官发育不足,二是某些器官数量不足,三是有的器官未能生成。《山海经》对北方边缘地区土著身体器官优长之处的记载,集中在人的脚部,这是唯一超常发育的部位。《山海经》上述记载受制于古代先民的空间方位理念,对于北方自然生态所作的认定,是那里奇形怪貌之人得以创造出来的前提。  相似文献   
36.
辞赋研究的视角转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辞赋研究的视角转换 ,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 ,给辞赋以准确的定位 ,把它看作是精英文学 ,从创作难度、作家品位、传播层面等方面揭示它的精英文学特征。其次 ,要克服“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观念的片面性 ,在承认这个命题合理性的同时 ,还要持“历代有共同文学”的看法 ,使二者相互补充 ,从而对辞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出准确估价。第三 ,把辞赋的生成置于文学的独立和自觉的背景下加以考察 ,重新审视前人对辞赋的评论 ,把辞赋看成文学独立和自觉的产物。  相似文献   
37.
楚辞作为一种诗体样式,存在多种形态.<离骚>、<九章>为一类,<九歌>为一类.<离骚>、<九章>采用的是隔句末尾缀以语气词的句式,继承的是<诗经>及春秋战国歌谣吟诵型诗体的作法,但是已经和音乐疏离,不能用于演唱.<九歌>采用的是句子中间使用语气词的处理方式,并且每句都有语气词,继承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新兴歌谣的传统,能够进行演唱.楚辞诗体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不限于楚地歌谣和祭祀歌诗,而是有更多的渠道,和北方文化也存在渊源关系.楚辞继承吟诵型诗体传统时,出现散文化倾向;楚辞借鉴演唱型诗体时,显示出诗体演变的趋势.早期诗体的生成和诗歌属性的保存借助于音乐的力量.  相似文献   
38.
李炳海 《江汉论坛》2005,(8):102-106
楚辞具有多种句型结构,各类句型的诗体生成功能不尽相同。《离骚》、《九章》的基本句型难以生成新的诗体,《九歌》的上三下三句型存在生成七言诗的可能,《天问》、《招魂》则很容易转换成七言诗体。当楚辞散文化倾向明显时,通常难以生成新的诗体;而当它的诗歌特征很鲜明时,新的诗体则比较容易生成。新诗体的生成必须利用原有诗体的句式,有时要借助音乐的推动。新诗体在楚辞中的孕育生成,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在屈原作品中还只是提供一种可能,宋玉的创作则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他使七言诗句大量出现,并为三言诗的复兴创造了条件。汉代三言和七言诗的出现,先秦楚辞有生成孕育之功。  相似文献   
39.
从九尾狐到狐媚女妖——中国古代的狐图腾与狐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狐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动物形象,具有复杂的文化内涵,总是和神秘文化联系在一起。在众多的兽类形象中,狐形象的特征是鲜明的,社会覆面也极为广阔,一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和其他文学意象几样,狐意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它有自己的生活原型,有在原型基础上的分化演变。都和原始图腾密切相关。本文拟从辨析狐图腾入手,探寻狐意象的生活原型及其历史  相似文献   
40.
殷祖王亥传说的文化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亥是殷人先祖,有关他的传说散见于《山海经》、《竹书纪年》、《楚辞》等典籍。有关王亥的传说内容不多,具体情节也比较简单,但却是研究古代各部族文化的重要资料,从中可以看出东夷文化与夏文化的碰撞,以及东夷文化本身的某些特征。王亥传说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他在有易被杀,二是他成了大地的丈量神。本文就是从这两方面加以辨析,揭示出王亥传说的生活原型和文化背景。 一 王亥为何在有易被杀? 王亥是在有易放牧时被杀,《山海经·大荒东经》有明确记载:“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王亥借河伯和有易的草场放牧,却被有易杀死,他的牛群也成了有易的财产。有关王亥被杀的原因,《竹书纪年》作了进一步的交代:“殷王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绵臣杀而放之。”照此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