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36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60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370篇
社会学   85篇
统计学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41.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逐步形成了类型多样的民族高考差异性政策体系,包括加分/降分录取、优先录取、单独划线录取、定向录取、特殊班录取等。其历史合理性在于人才数量补偿、教育质量补偿、语言文化补偿和特殊奉献补偿,但政策固化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民族教育质量提升、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和实现民族教育的内部公平。随着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广泛深入推广,民族高考差异性政策正在从基于“民族身份”的普遍性优惠逐渐转向基于“教育贫困”的区域化、个体化精准支持。今后应以“关系理性”正确看待民族地区高考差异性政策争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动态思维”建立民族高考差异性政策渐进调整机制,分类制定政策退出时间表;以“科学意识”完善民族地区高考治理体系,提升民族高考差异性政策支持精准度。  相似文献   
842.
当代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学界,对诸如马克思道德概念、共产主义理论等一些核心思想中始终存有“应当”与“是”的涵义之争。解决这一争议需要我们追问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并进一步考察实践概念在德国古典哲学观念论转向中的内涵转换、演进的过程。康德划分了现象必然世界(“是”的世界)与道德自由世界(“应当”世界)之间的界限,将人类的道德实践诠释为“应当”按照自我颁布的道德法则去行动。谢林“绝对同一”打破了主客体之间的界限,实现了德国古典哲学由先验向绝对观念论的转向。黑格尔哲学中继续秉承了实践概念“是”的内涵规定,并将其进一步演绎为主观道德外化为客观伦理的人类精神历史运动。马克思以实践辩证地统一了主客体,赋予实践概念以“改造世界”的全新内涵,但其“本质对象化”的生产实践中仍然保留了“是”的内涵范式,并将其融贯于道德意识形态、共产主义联合体等其他核心理论之中。  相似文献   
843.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