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8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央一再强调要有忧患意识,要对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准备应急措施,要充分重视经济安全问题。对于这些重要的指导意见,我们应当有系统的认识,它的针对性很强。目前不少同志有一种“顾前不顾后”的倾向,只注重发展经济.不注重防范风险,只看有利  相似文献   
42.
在我国改革进程中, “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的争 议一直没有间断过。近来有的学者又提出中国经济学有 没有“主流派”的问题,并指责批评以“华盛顿共识” 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是所谓“冷战思维”,还有人说强调 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属性、加强宏观调控和注重社会公 平是“向旧体制的意识形态后退”、注重公平“有某种民 粹化倾向”。这些理论上的争议,关系到中国经济学的发 展方向,也关系到深化改革的取向,应当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43.
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最近召开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科学发展机制研讨会”,针对 社会科学发展机制不适应目前市场经济环境的问题,探讨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 会科学发展新机制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现实性,重点探讨了社会科学适应市场经济和科学发 展规律的要求、扶持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在应用理论领域建立产业的可能性。以下是与会 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44.
科学技术创造新产业和新的产业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技术主导经济发展规律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经济规律,运用“第一生产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能够创造出新的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构建循环经济、优化就业结构。如果说优化经济结构是我国发展的一条主线,那么“第一生产力”则是优化经济结构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4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是私营经济问题。按以往的观点,以雇工经营为主要特征的私营经济,是与公有制经济体系绝对不相容的。这一难点的释疑,归根结底,依赖于“生产力标准”。因此,我们必须从理论王国回到现实复杂的生产力体系中,寻找科学的答案。  相似文献   
46.
毛泽东同志指出,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这为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提供一把钥匙。有些同志不承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范畴,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能正确把握商品经济的共  相似文献   
47.
如何正确地运用国家经济职能,保证国民经济协调而迅速的发展,是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大课题。现在,对国家经济职能及其运用的方法,还存在着不同看法。不少同志认为,运用经济杠杆就是为了对企业及其他经济细胞的调节和监督,以利于处理好各种比例关系和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我觉得,这个理解是有道理的,但也有片面性,因为仅仅调节、监督不够,还要利用它们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和使人民尽快富裕起来。为此,就  相似文献   
48.
深化改革究竟往哪方面展开,这要明确指导改革的理论主线。从高层次说,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对立统一。但如何具体自我完善,认识各有差异,不过主张商品经济和公有制的结合(或兼容)应当成为改革的理论主线,已成为多数学者的共识。然而,如何结合,认识也不一致。曾经有的学者提出,商品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处于“表层地位”,因此它同公有制也只能是“表层”结合(简称“表层”论)。笔者就此提出歧见,认定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规律要求公有制和商品经济必须全方位深层结合,这应当成为全程深化改革的理论主线。  相似文献   
49.
杨承训 《中州学刊》2006,1(4):26-31
恩格斯在论述生产方式的同时总是一起讲“交换方式”,含有社会主义新的交换方式的寓意,丰富了历史唯物论。历史表明,在社会化日益提升的条件下,没有交换方式,整个社会再生产就无法进行。商品———市场经济是交换方式的载体,它既有生产力属性,又有与一定生产关系结合形成的社会属性。商品———市场经济与生产社会化分不开,而社会化包括社会分工与社会联系两个方面,市场经济是社会联系的一种主要经济形式。社会化生产关系要与社会化生产力耦合得紧密,必须有一个发达的交换方式充当中介,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应当包含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辩证关系。如果仅仅用“市场化”取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容易模糊和改变社会主义交换方式的内涵,导致私有化和“市场原教旨主义”。  相似文献   
50.
王梦奎同志是我国经济学界的后起之秀。他的主要论著大部分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发表的,而且以探索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为主旨。因此,他的论著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命题的研究,作出了有一定理论价值的贡献。最近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书,就是他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著重要论文的集萃。虽然它是一部涉及面很广的论文集,但读起来却有其内在的逻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对于继续深入研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改革中的一系列问题有相当大的启迪作用。 该书的鲜明特点在于,它着力研究“中国特色”,勇于触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敏锐地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全书收入论文二十八篇,其中二十五篇是探索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重大理论问题的,其余三篇虽然讲的是一般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