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梦海 《学术研究》2004,(10):22-27
西方逻辑学学派主要有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古典逻辑、康德的先验逻辑和黑格尔的辩证逻辑。与传统逻辑学不同 ,雅斯贝尔斯的哲学逻辑学不仅仅是生存哲学的逻辑学 ,也是世界哲学的逻辑学、世界性的逻辑学 ,它试图使由思维组成的交往成为可能。本文探讨了雅斯贝尔斯哲学逻辑学的基本结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梦海 《浙江学刊》2003,(1):59-65
雅斯贝尔斯和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是对现代西方社会人的普遍异化现状的独特理论反思。两位大师在对人的存在的思考上存在着一致之处 ,但在形而上学等根本问题上存在着重大分歧。本文对比分析了两位大师的哲学思想 ,指出了其一致与分岐。  相似文献   
13.
哲学与政治的相遇--论雅斯贝尔斯的政治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梦海 《浙江学刊》2004,(4):80-90
本文围绕雅斯贝尔斯的前后期政治著述活动,探讨了其政治哲学的基本内容和特征.雅斯贝尔斯政治哲学的基本内容是他关于社会与国家的理念以及"新政治"思想.雅斯贝尔斯政治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将哲学与政治紧密地结合起来,坚持用理性贯注每一个生存,有意识地处理共同体与个人、权利与义务、自由与权威、合法性与道德性、秩序与暴力之间的矛盾,从而使生存变成交往性的生存,使个体达到自身,使社会达到统一.雅斯贝尔斯政治哲学的宗旨是人类的统一、世界的统一.作为普遍交往的政治哲学,雅斯贝尔斯的政治哲学思想有助于人类从全球意识出发,共同选择未来、开辟未来,并对此共同负起责任.  相似文献   
14.
正一、美国的精神困境美国这个国家是根据清教徒精神建立起来的国度。遥想当年,一批流亡在荷兰的英国清教徒,为了摆脱政治压迫和宗教迫害,搭乘"五月花号"飘洋过海,踏上了遥远的北美大陆。然而,如今在美国,昔日清教徒的开拓进取、诚实守信精神早已荡然无存,基督教徒的博爱宽容精神也踪影难觅。事实上,早在10多年前,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就开始连根动摇了。无怪乎,美国  相似文献   
15.
早期维特根斯坦的幸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维特根斯坦的早期哲学,人们无法谈论生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因为这样的谈论超出了语言的界限。在他看来,“不可能有伦理学的命题。”但是,我们的考察表明,维特根斯坦在早期哲学中不仅涉及了伦理学问题,而且比较系统地阐发了自己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16.
在某种意义上,上帝问题是尼采哲学思维的出发点。如果说,上帝问题是他的全部著作中一贯之的论题,那么他的哲学中的永恒轮回思想和超人思想就是这一初始问题的必然归宿。因此,弄清尼采哲学中的上帝含义乃是理解他的哲学背景和实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世界时代与世界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家则是他那个时代的早产儿;因此,我们为可能在过去的时代里找到现成的真正哲学旧日的哲学,照它原来的样子,不能成为我们今日的哲学,哲学思维在每一个时代都是重新起始的,并且每一个时代都必须按新的时代条件历史地实现自身。纵观哲学史,每一个时代的哲学都曾采取过合乎时代要求的新的精神形式和思维方式:古希腊是“存在”;中世纪是“神”17世纪是“自然”;18世纪是“理性”;19世纪是”社会”;20世纪是“人”。21世纪将是世界世纪,世界化是新世纪的基本特征所谓”世界化”,是指经济全球化;二是指人…  相似文献   
18.
恩斯特.布洛赫的独特人格魅力在于,他既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又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恰恰在人类文明的五光十色的希望现象中,布洛赫卓越地揭示了人的本性的深远意义。通过对希望现象的敏锐而深刻的分析,他精辟地阐明了时常被掩盖的纷繁复杂的人类表现的特殊意义,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研究,从而为解决"人性"这一人的永恒问题和任务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恩斯特·布洛赫的《世界的实验》是一部新的范畴学说.在这部著作中,布洛赫借助于一套新的范畴体系,重新启动传统逻辑范畴的静态结构,把预先推定的乌托邦内容和人道主义-革命实践导入范畴之中,从而内在地修正了亚里士多德、康德的范畴学说.  相似文献   
20.
"我们是谁?我们来自何处,我们走向何方?我们期待什么,什么东西在迎接我们?"布洛赫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是<希望的原理>.<希望的原理>(1954-59)是人类梦想和理想的一部百科全书.在大百科全书意义上,布洛赫汇集、解释和系统化了人类的伟大希望方案,这些希望方案涉及人类历史的各个领域、各种现象,通过对这些丰富多彩的人类活动和现象的研究,布洛赫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这些活动和现象都是人类希望在人类文明中的各种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