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2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1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关于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国内外经济学家的理解颇不一致。这里谈谈我们的粗浅看法。马克思说:“现在我们来考察一定时期内的流通货币的总额。假定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流通速度是已知的,这个总额就等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加上到期的支付总额,减去彼此抵销的支付,最后减去同一货币交替地时而充当流通手段、时而充当支付手段的流通次数。”  相似文献   
52.
对《资本论》开展专题研究是我跟王惟中教授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联系当前实际,试图探讨有关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实现四个现代化中一些理论问题的一个尝试。经过一段摸索,有以下几点体会。一、密切结合当前实际选择专题。我们选择的专题,都是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四化”有关的理论问题。原则上按《资本论》各卷篇章的先后为序,但对当前社会上讨论较多的理论问题,则提前进行研究。譬如关于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有的同志提出绝对贫困化不是一个规律,而是一种“间断地出现的现象”。在国外,甚至有人提出:“不是工薪阶级的贫困化,而是工薪阶级无可争辩的资产阶级化。”因此,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生活状况恶化的  相似文献   
53.
我国城乡二元控制体系与环境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当前我国城市环境问题局部有所缓解 ,农村环境问题面临失控 ,造成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是城乡控制体系的二元性。为了消除城乡二元控制体系对于农村环境保护的负面影响 ,促进城乡环境保护的一致性 ,应当高度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彻底扭转环保方面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 ;第二 ,消除地方主义的不良影响 ;第三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水平 ;第四 ,积极培育农村民间环保组织 ,促进环境控制与监督。  相似文献   
54.
从整体上说,中国在初步踏入小康社会的同时,也迎来了高风险时代。不过,在局部意义上讲,中国城市社会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在繁荣表象的背后,实际上隐含着无数可能发展为现实灾难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55.
试论改革以来的中国城市扶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城市贫困人口呈现出逐步增加的趋势,政府因应这一问题的政策大体上经历了6个方面的转变,即从扶持企业到直接救助贫困人口,从道义性扶贫到制度性扶贫,从救助制度分立到救助制度整合,从基本生活救助到综合救助,从消极救助取向到积极开发取向,从依托单位体制到重视社区作用。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城市贫困问题,注重城市扶贫政策的创新,加大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促进就业导向的经济发展,注意培育贫困居民的社会资本,大力促进贫困者的社会参与,以继续推进中国城市扶贫政策的优化,切实保障贫困弱势群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56.
试论改进中国环境治理的新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目前环境衰退的一个突出特征是"边治理、边衰退",具体表现为治理失灵.我国环境治理所具有的早生性、外生性、形式性和脆弱性都导致了治理失灵,但是更重要的是由于治理主体不完整这一内在的、结构性的缺陷.为此,作者认为应当根据中国公众参与的新情况、新特点,即中国公众参与正在经历从环境关心到环境行动的重大转型,借助公众的理性维权行动,以完善我国环境治理主体,改进环境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57.
建构环境关心的测量模型:基于2003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春天  洪大用 《社会》2011,31(1):35-52
环境关心的维度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从环境关心的理论定义出发,利用200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对环境关心的测量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CFA)。分析结果显示,与二阶模型相比,包括了四个潜在变量(因子)的一阶测量模型更能拟合所收集的数据和环境关心的定义。同时,本文还考察了社会、人口、经济变量对模型中各个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各个因子之间的相关强度和方向揭示了环境关心并不是具有一个内在一致性的态度体系,从侧面说明了环境关心构成的复杂性,且这种复杂性也体现在其社会、人口、经济变量等方面。  相似文献   
58.
中国城市中间阶层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城市中间阶层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张建明洪大用郑路吴善辉(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本文主要依据1997年在北京市进行的一次抽样调查资料,从社会阶层的角度分析中国城市社会结构的特征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本文所使用的“中间阶层”概念,与一般意义上的“中产阶级”...  相似文献   
59.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环境问题——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发展了环境社会学的理论视角 ,认为当代中国环境状况的日趋恶化是与中国特定的社会转型过程密切相关的。作者概略地分析了中国社会转型影响环境状况的主要方面与具体机制 ,指出以工业化、城市化和区域分化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结构转型 ,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放权让利改革和控制体系变化为主要特征的体制转轨 ,以道德滑坡、消费主义兴起、行为短期化和社会流动加速为主要特征的价值观念变化 ,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加剧了中国环境状况的恶化 ,导致当代中国环境问题具有特定的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60.
本文集中讨论中国社会的可持续性议题以及中国社会变迁对于社会学发展的意义.我们认为,可持续性是指人类社会整体的可持续性,而不是个体或小群体的可持续性;是一种动态的而非静止的可持续性;是兼顾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性;是一种相对意义上的可持续性.认识中国社会的可持续性需要用辨证的观点、动态的观点,应当避免结构主义倾向,不能把中国与世界割裂开来.当前中国社会中同时并存着不可持续因素与可持续性因素,科学发展观则是中国政府追求可持续性的新战略.中国社会的巨变要求中国社会学深入反思其在中国社会变迁中的位置,反思社会学者与其所研究的对象--社会之间的关系,拓展对于其研究对象的理解,同时要求中国社会学者保持理论自觉,致力于发展出整合的社会学,不断创新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