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全球化浪潮的迅速蔓延使当前社会陷入不可预知的环境风险。现代环境风险是科技理性至上的现代性后果、知识依赖性增强的不确定性后果和"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的全球化后果,它暴露了GDP主义的危害、科技理性的局限与社会体制的弊端。因此,积极防范并主动应对环境风险挑战的可能出路在于社会责任伦理体系的重构:经济上,推动企业经济内`生型增长模式转变,将环境资本与经济要素纳入发展绩效考核指标;政治上,推进政府绩效考核制度变革,推行政府环境的行政问责;科技上,构建"政产学研"联动的环保科技创新体系,培育新的环保产业经济增长点。此外,搭建社会公众的环保参与平台,努力推进公众内在环境道德自律与外在他律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2.
在当前物质财富迅猛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人文精神衰微的时代困惑.新时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需要以人文价值的生态文化理念贯通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共生互动、自我生长的过程,进行"伦理-经济生态"、"伦理-社会生态"的人文建构,使"义-利"相融、"德-得"相通,确立伦理-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有机人文精神系统.  相似文献   
23.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夙愿。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科学阐释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历史前提、实践原则和制度保障,赓续于中国共产党人共同富裕百年实践探索中。如果说“,发展共富”是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全民共富”是共同富裕的主体内涵,“全面共富”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可持续共富”是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那么,“共建共治共享共富”则是共同富裕的理想目标。因此,在高质量发展中稳步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对于推动“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4.
科技理性的迅速膨胀招致科技的伦理异化难题与人的异化困惑。现代科技的异化难题归根到底是"伦理"问题,而不仅仅是科技发展问题。科学技术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物化形式,总体上呈现出"为人"的伦理本性,因此,推进科技"人化"是规避科技"异化"的有效途径。为此,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并发展"人文科技",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定位并发展"绿色科技",搭建沟通互动的科技参与平台并进行有效的制度保障,从而推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5.
全球性生态难题的呈现引发了生态伦理学界关于生态困境根源的理论论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生态论主张通过变革资本主义私有制,以人为本,转变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和技术理性统治形式,重建社会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精神生态论主张通过精神自由的回归,克服由精神价值的消解所引发的自然生态失衡,重建精神生态平衡,推进个体生命秩序、社会生活秩序与自然生态秩序的辩证契合。因此,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与精神生态作为有机的生态体系,对于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6.
生态安全是关系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全球性问题,人类作为自然之子,应当关注"魅"之视野下的自然观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演变流转。历经远古文明时期自然之"附魅"(古朴有机的自然情怀)、近代工业文明时期自然之"祛魅"(主客二分的机械自然观),应当推进生态文明时期自然之"返魅"(共生和谐的生态自然观),这是人类为了拯救自然之"沉沦"的命运所进行的生态思考,对于启发人们的生态觉悟并推进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7.
生态困境的伦理审视及其道德哲学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发展和繁荣的背后潜隐并伴随着严峻的生态困境,生态难题的凸显不仅触动了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底线",甚至把人类赖以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推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如果说生态伦理学的勃兴体现着时代忧患意识的觉醒,那么,超越传统生态伦理学的研究范式,对生态困境难题进行道德哲学形上高度的价值了悟和统摄性的生态把握,为当前一系列生态难题的解决提供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不仅为直面并化解生态难题奠定了"源头"上的理论根基,而且成为绿色文化背景下的一场新的生态道德启蒙和文明觉悟.  相似文献   
28.
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使得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然而,“科技理性”的高度膨胀却使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的社会后果与生态效果难以预测并难以操控:人性碎片化、异化需要、虚假消费以及人与自然生命系统割裂。科技决策的制定和施行作为指引科技理性发展的关键环节,理应引进公众参与机制,重新建构超越于工具合理性的“交往合理性”,在平等的对话和商谈过程中推进科技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弥补科技理性发展的不足,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合理对接,建构科学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行为期待模式。  相似文献   
29.
大学生"网络成瘾"作为一种新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被学界广泛关注。网络成瘾障碍导致大学生生理机能紊乱、人际关系淡漠、学业产生障碍,甚至诱发大学生犯罪,这不仅与网络自身的特性和大学生的人格特质有关,而且也与学校监管的乏力、家庭教育的漏洞与社会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有关。因此,应当对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治疗、唤醒个体意识自觉、强化家庭教育引导、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抗挫折教育、净化社会环境并完善网络立法,从而使大学生走出虚拟的网络世界,回归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30.
现代性际遇中的生态难题对整体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然而,全球性的生态困境并非任何单个人的力量使然,当"伦理的实体"逃逸于道德责任审判的舞台,便成为"不道德的个体","伦理的善"成为"道德的恶"。"伦理—道德悖论"贯通于个体—集体—实体的发展链条中,引发个体道德生活的悲剧、集体行动的困境与实体个人主义的灾难,成为全球性生态难题重要的道德哲学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