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5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所谓金融监管,简单说就是一种补救市场失灵,维护金融体系安全、稳健、有效运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证公共利益的制度安排,是国家金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国家金融安全的必要条件。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诸多方面也存在不足,需要在监管体制、监管功能、监管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创新。  相似文献   
42.
城市社区体育与体育产业发展双赢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伟 《琼州学院学报》2010,17(1):63-64,59
本文通过对城市社区体育与体育产业现状的分析,以达到双方整合资源优势,促进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43.
豫剧现代戏《农家嫂子》,是我为河南省项城市豫剧团执导的一部大型戏曲舞台剧.该剧参加了第二届河南省县区级戏剧大赛,深受专家、评委、戏剧界人士以及广大观众的欢迎与喜爱,好评如潮.  相似文献   
4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所有制结构的大幅度调整,在新中国历史上暗淡了多年的私营经济又有了重新生存和发展的契机。短短十几年过去了,私营经济已经在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跨世纪飞跃实践中,成为最富有生命力的经济成份,成为我国新的生产力的生长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放眼神州大地,私营经济正从乡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单一到多元,从家庭经营到企业集团,由小到大、全面、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的发表和党的十四大胜利召开以后,私营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一个高潮。据国家工商局提供的截止到19…  相似文献   
45.
正一个号码,就能获悉办理社保的最新标准和要求;一个窗口,便能避免东奔西走的各种麻烦;一项申请,竟圆了一位下岗职工多年的"超市创业梦"……这一切,都得益于达州市通川区小北街社区就业社保综合服务平台的创新服务升级,切实把就业服务、创业帮扶、技能培训、社会保障等惠民政策落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相似文献   
46.
长期以来,人们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从经济体制改革角度论述得较多.分析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实社会主义在新的时期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第三次飞跃.  相似文献   
47.
“雄关漫道真如铁,坦途万里映日月。物流滚滚民生路,秀出鹰城大跨越。”这是当前平顶山公路交通图景的真实写照,是该市“十一五”期间最为辉煌的经济成果之一。“十一五”是迄今为止平顶山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史上固定资产投资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服务水平最高、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截至2010年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3255公里。  相似文献   
48.
当前,档案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核心战略环节,更是推动国家信息工程目标实现的关键步骤之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论述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档案信息化的意义,其次,指出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9.
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师水平等方面,教学方法对于课程教学质量尤为重要。在《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中,通过采用角色扮演和配筋模型两种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0.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社会矛盾突出的时期,如何更好发挥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的基础性作用,已成为司法工作的重点。笔者根据近年在基层工作的实践,谈点初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