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7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随着新自由主义在全球话语霸权的建立,它已深深地渗透到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意识中,并影响到中国工业化的战略。面对新自由主义的误导,文章从韩国模式出发,指出从静态的比较优势出发进行的国际分工对中国十分不利,只有采用韩国式的产业干预政策,不断进行技术、产业升级,才能占据产业链的高端,改善中国的贸易地位,实现中国的赶超目标。  相似文献   
72.
73.
幸福不只是一种主观判断,它严重受制于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公平机会的获得,那种认为农民的幸福只是一种主观感受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不断地提高农民收人,让农民获得均等的发展机会,繁荣农村文化,保护农村生态才能真正地提高农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74.
苏东坡的论诗诗是东坡诗论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苏诗本集中共收入论诗诗(从较宽泛的意义上说)50余首,从内容、作法、体制等方面来看,可以说是杜甫论诗诗的嫡传.而东坡论诗诗更有其独创性,诸如品评诗人的视角独特而多变,对审美思维的深入探讨,艺术视野的拓展等.其论诗宗旨大体上可归结为对诗艺的研究和诗美的探求,从而显示了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相似文献   
75.
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词是一种抒情诗体,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有时却并非作者本人,而是词家代人设辞。这便是词中“代言体”。作为一种表现方式,它在词创作中带有传统性,自有词体以来,几乎不断为人所用,并且推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制。而作为词艺的一个法门,又与词的鉴赏密切相关,倘若不识此中门径,就难以穷其妙谛。  相似文献   
76.
作为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华夏文化组成部分的地方文化,有着丰富的历史宝藏。开发这一宝藏,对于当代地方文化的繁荣,对于华夏文化乃至人类文化研究领域的拓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无疑都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地方文化已越来越多地摆脱了为历史所尘封的状态(其中旅游点的开发与方志的编写尤为突出),有的已经或正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不过,把地方文化史  相似文献   
77.
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创新与动力整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的城市中心论使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大面积的农村社区濒临崩溃的边缘,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有效措施逆转极化效应,必然会酿成严重的经济与社会危机.针对这种情况,中央政府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伟大目标.然而,由于内源性与外源性发展的动力不足,使新农村建设举步维艰,传统的农业工业化发展模式难以持续.只有进一步整合农村发展的内外部发展动力,根据变动的环境不断进行模式创新,制度创新,新农村建设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78.
79.
读罢何振球、严明两同志合著的《常熟文化概论》(苏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版,以下简称《概论》),掩卷沉思,我的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座地方文化研究的丰碑。众所周知,常熟本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以其拥有相当丰厚的历史文化积累,而卓然成为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作者以此为区域文化的定点展开研究,其巨大的研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而研究的结果表明,《概论》确实做到了“为地方文化研究开创出一条新路,探索出一种新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式”(《后记》),从而取得了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对方兴未艾的区域文化研究,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0.
包村运动作为一种扶贫方式,随着新一届中央政府对群众路线的着重强调,地方政府政绩竞赛的冲动在一些地方再次风行起来。尽管这种扶贫方式能够有效减少一些地区、农户的贫困问题,但效率低下,注重短期效应,形式主义严重。从长期看这种建立在权力部门合法伤害权基础上的政绩竞赛会进一步强化权力寻租,使普通的物质性寻租升级为炫耀性寻租,造成政府权力的恶性膨胀,资源配置的更大扭曲,腐败问题的恶化。只有建立比较公平的行政绩效评估体系,进一步限制政府规模和权力,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建立长效的扶贫机制,以制度建设代替政治运动,我们才能减少权力寻租,防止包村的异化,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加快中国的扶贫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