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1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三恋”系列小说(包括《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和《岗上的世纪》是王安忆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创作的关于性事题材的小说,作为性叙事文本,这些小说具有鲜明的“唯性主义”特征:就性事发端而言,是非情、非爱的;就性行为本身而言,是非心理、非意志、非思想的;就性事效应而言,是非目的、非功利谋求的;就叙事动机而言,是非引导、非评判的。  相似文献   
22.
作为一种语言艺术,诗歌写作说到底要落实在对语言的运用上.现代汉语诗歌在语类运用方面的合理方式是将口语和书面语加以综合,而在语象采集方面,在适当借鉴、移植既有诗歌语象的同时,更应创生语象.1990年代诗歌的语象采集便呈现出了明显的综合性,既采集于1990年代独特的时代现实,也采集于包括中国古典诗词、西方诗歌、中国新诗在内的既有诗歌文本.  相似文献   
23.
立足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时代主题,文艺人民性是七月派在抗战时期提出并阐述的重要文艺思想.作为七月派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七月派诗歌有效、严格地践行、落实了七月派的文艺人民性思想.抗战时期七月派诗歌的人民性,体现在题材对象的人民性、主题内涵的人民性、策略技艺的人民性和美学风格的人民性诸多方面.七月派诗歌的人民性,一方面与抗战背景下文艺话语所普遍具有的人民性达成了一致,另一方面又显示了自身的独特性.人民性,是抗战时期七月派诗歌认识论意义和美学价值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