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9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全唐诗》杂考(十九)胡可先卷五五○赵嘏残句:“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注:“《钱塘》。”本于张为《诗人主客图》。按此诗韦庄《又玄集》卷中选入李廓名下,题作《忆钱搪》,诗云:“往岁东游鬓未凋,渡江曾驻木兰桡。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相似文献   
12.
唐代文学文化史研究方法论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方法论的视角审视,20年来唐代文学文化史研究表现出三个特征:一是史料学研究带有文化学的色彩,二是历史文化学研究有了重大突破,三是理论著作带有综合性的特点。由此启迪21世纪唐代文学研究的大致趋向:唐代文学文化史视角的多元化拓展,文史结合传统的进一步发扬,学术视野的国际化,新材料的发现与新问题的探求。  相似文献   
13.
新发现的高璩墓志是晚唐重要文人墓志。志主高璩为唐初开国功臣高士廉裔孙,中晚唐名臣高元裕之子,官至宰相。高璩墓志与近年出土的十余方高氏家族墓志、神道碑相印证,可以厘清高士廉一支的家族世系,勾勒高氏家族在唐代政治与文学舞台上的传承演变情况。高氏一族受初唐政治风波影响,一度沉沦下僚,至中晚唐高元裕、高少逸、高璩,凭借出色的文学才能及强有力的政治援引重返权力中心,体现出唐代士族在维持家族文化传统的同时,通过自我调整来适应政治环境的一面。墓志撰者为晚唐宰相刘邺,书者裴璩位至重要方镇节度使,都是兼具政治家与文学家身份的重要人物。以高璩墓志为中心,可以综合考察高璩家族与刘邺、裴璩仕宦经历的关系,挖掘科举及第、入幕经历、翰林供职、政治奥援等因素在中晚唐文人仕途升迁中的作用,从而揭示中晚唐政治与文学研究的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墓志铭是用于志墓的一种文体,通常都是由前后两部分组成的,前一部分为志文,古人习惯称为'序',后一部分为铭文,古人一般称作'铭'。这两部分内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古今学人常各执一词,故其关系需要进一步厘清。实际上,从创作目的看,墓志铭从设立之初,志文旨在记事,铭文旨在颂美;与创作目的相联系,从演变的过程看,就墓志铭的文体特点及实际功用而言,志文和铭文是有所区别的,这也和各自的渊源密切相关。因志文与铭文两者结合共同构成'墓志铭',其相互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主要表现为:铭文是志文的重复或缩写;铭文是对志文的补充;志文和铭文虽各有侧重,但主旨相同;志文和铭文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5.
初唐时吴少微、富嘉谟的散文在当时称为“吴富体”,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吴富体”流行于武则天时期,主要指吴少微与富嘉谟的碑颂文。其特征是以经典为本,改变了徐、庾气调低劣的文风,以词调高雅为其显著特色。“吴富体”与陈子昂的散文一样,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重要渊源。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的中古时期,墓志铭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呈现出完备的文体形态,形成了特定的书写规则。首先,中古墓志铭是由多重载体构成的特殊体制,至少存在文本、书法与实物三重载体。其次,中古墓志铭的文体特征表现为志铭分撰现象更加凸显,墓志与诗体进一步交融,铭文的体式逐渐丰富。再者,唐代墓志铭的书写规则主要有逐步完备的题款、偶尔出现的注文、特殊的平阙格式。最后,墓志铭的集本与石本文字书写方式有所不同,比较集本与石本,更有助于我们把握墓志铭的文体特质。  相似文献   
17.
缪钺先生是著名的研究文史专家,在数十年的辛勤耕耘中,许多方面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四十年代即刊行的《诗词散论》及六十年代又出版发行的《读史存稿》,在文学与史学领域都有很大的影响,长期以来,再版未断,读者不衰。近来他又从历年发表过的论文中精选了二十七篇及读书礼记七篇,结为一集,取名《冰茧庵丛稿》,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  相似文献   
18.
<唐刺史考全编>是撰者对原考的一次细致、全面的补订.与原考相异之处主要在于一,调整任职时限;二,增减条目;三,增加新的资料;四,增加索引.该书不仅内容丰富,具有多方面的价值,而且在学术方法上表现了对前辈大师的继承与发展,堪为当代文献整理之示范.  相似文献   
19.
《全唐诗》杂考(二十)胡可先卷五七八温庭筠《送陈嘏之侯(一作候)官兼李常侍》,按作“候”非是。《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九《江南道五》福州所属有侯官县,北至州郭二里。《全唐文》卷六○《陈嘏小传》:“嘏,字君锡,莆田人。开成三年进士,累官刑部郎中。”莆田属泉...  相似文献   
20.
《全唐诗》杂考(二十一)胡可先卷五九三曹邺《老圃堂》,注:“一作薛能诗。《唐诗纪事》引《又玄集》以为邺作。”检《又玄集》卷中实为邺作,应可信从。卷五九五于武陵《王将军宅夜听歌》,一作于邺诗。按《全唐诗》卷七二五于邺诗卷亦收入,题同。考韦庄《又玄集》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