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26篇
综合类   16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李杜七古异同论葛景春李白和杜甫的七言古诗(包括七言、杂言乐府歌行)是唐诗七古创作的最高成就,即使是后人也无出其右者。明人胡应麟曾对唐代的七言歌行有一个总评:“唐七言歌行,垂拱四子,词极藻艳,然未脱梁陈也。张、李、沈、宋,稍汰浮华,渐趋平实,唐体肇矣,...  相似文献   
12.
现实和传统,是影响人们思想的两大因素。现实是思想的土壤,传统是思想之根。因此,要想透彻了解一个人的思想,除了研究生长他思想的土壤之外,还要深入地探讨他的思想之根。 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就是每个中国人的思想之根。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根文化,而不是独根文化。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分,不是一元的单一文化,而是多元的合成文化。  相似文献   
13.
古代文学的文本是古代文献,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典籍,由于时代久远,古今相隔,文献本身有许多地方已不被现代人所了解,如果没有现代阐释,即现代人的理解、观念和理论与之勾通、接受,为现代人所利用,古代文献对我们来说,就是故纸一堆,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它们都是死物,只有被现代人接收和利用,它们才能活起来。任何文化古籍,都是借着历代的新的阐释,它才能与一代代人的思想观念相勾通、相联系,才能做为思想和文化资源,被后人所利用、吸收,它们才能起作用。现代阐释激活了古代文化的生命。文化传递犹如接薪,需要代代用“新火”点燃传续,现代阐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4.
李商隐的无题诗素以难解著称。读他的无题诗 ,好像是猜一个个无谜底的谜一样 ,至今还无有一定的答案。其原因就是他的无题诗 ,与诗谜确实有一种相似的结构。本文从无题诗与诗谜结构的解构、“喻之多边”的美学原理的解析 ,并从作者的创作心理和读者解读心理两个方面进行全面论析 ,探索其中的奥秘  相似文献   
15.
《上李邕》一诗,是李白诗中的著名篇章,对研究李白的性格、思想及其艺术风格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但这首诗的系年却大成问题。大多数李白研究家,都认为此诗是李白天宝初赐金还山后游齐州谒见北海太守李邕时所作。但细考此诗,觉得系在天宝年间,却有不少问题无法解释。全诗不长,录于下: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相似文献   
16.
李白诗歌与唐代绘画葛景春一、唐代的绘画唐代是中国文化在封建社会的极盛时期,不仅诗歌、音乐、舞蹈、书法等艺术臻于极盛,绘画也进入了成熟时期。中国绘画源远流长。若从原始社会算起,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有史记载的也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到了唐代,随着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7.
李白与唐代的隐逸之风葛景春一、唐代的隐逸之风隐逸从上古时就有了,中国古代的士人说起来只有三种,就是儒士、侠士和隐士。隐士的流变性很大,真正甘心做一辈子隐士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是迫不得已才做隐士的。《新唐书·隐逸传序》把隐士分为三种:"古之隐者,大抵有...  相似文献   
18.
李白与唐代的干谒之风葛景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干谒之风,古已有之,但以唐代为盛。何也?因唐代人仕的门径有三种:一种是科举,一种是门荫,一种是流外入流。除了门萌是受先人荫庇而得官外,就连科举也得进行干谒才有中举之可能。因此,唐代举子特盛于干谒行卷...  相似文献   
19.
李白与王昌龄绝句齐名,代表了唐绝句的最高成就。二人的绝句风格同具盛唐风貌,但又各异如面。本篇对二人的绝句创作的异同做了认真的对比和细致的剖析,并对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做了恰切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李杜诗歌的审美差异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景春 《中州学刊》2005,(3):212-216
李白与杜甫是两个在诗风上存在着巨大反差的诗人.他们二人有着迥然不同的审美观.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崇尚自然天成与着重人工雕饰、重自由表现与重章法规矩、重情感气势与重诗歌形式、尚"虚"与尚"实"、意象疏朗与意象密集等几个方面.考察其审美差异的成因,是二人不但在思想、性格、创作思维、家学背景、地域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而且在彼此所受文学思潮与时代精神影响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后者正是唐代文化转型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